开放日上的“开放”——山西代表团开放日原声回放与媒体观察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3-09 21:46 点击量:235 大
中
小
新华网北京3月9日电(刘云伶 王亮)7日举行的山西代表团媒体开放日,44家中外媒体的73名记者参加。
从省委书记、省长到大寨村党总支书记,从舆论关注的监察体制改革、干部作风,到公众聚焦的环境生态修复……面对记者们的长枪短炮和频频发问,山西团8位代表不避焦点,侃侃而答。
在一些与会媒体记者看来,这场看似锋芒不露的开放日活动,代表们姿态中、话语间却透出开放的气息,折射出在人们眼中历来保守、一度状态低落的山西,正提振状态,展开臂膀,展现“充满活力、合作包容的开放形象”。
山西代表团开放日现场(图片来源于山西新闻网)
“邀请函”传递的开放意识
【原声回放】
全国人大代表、昔阳县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
我从风华正茂干到现在,大寨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农村出工是一条龙、上工是一大片人。现在农村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农民是新型农民,拿着手机、电脑,坐在家里、屋子里挣钱。
每年有四五十万人来到大寨,坐在老百姓家里看产品,我们就靠着他们推市场。城市人节假日到农村休闲、在农村消费、把农村带富,希望你们到大寨来看看,这里好山好水、好吃好喝。
郭凤莲答记者问(新华网 王亮 摄)
【媒体观察】
中青网记者郭蕾:
开放日上,向记者们热情递出“邀请函”的不止郭凤莲。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清宪记者提问时,不但邀请媒体参加今年秋季举办的山西省第三届文博会,还在会议结束时,作为主持开放日的山西团副团长再次热情地说,欢迎大家到山西实地感受下三晋大地干事创业的新气象、新风貌、新状态。
全国人大代表、运城市委书记王宇燕回答时,邀请记者参加将于3月底举办的“花之海·俏运城”美丽乡村游活动。
这是今天很触动我的地方,和以往大家以为的封闭、保守的山西干部形象完全不同,说明山西人的开放意识越来越强了。
【记者手记】
“山西发展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开放不足,必须大力提高全社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开放意识、开放素质和开放能力。”几个月前召开的山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骆惠宁这句话,击中了山西一大“痛点”,山西也由此逐渐睁大开放之“眼”。
从2016年下半年山西各地各行业一系列“请进来”“走出去”招商引资、对外合作交流活动,到2017年伊始山西党政代表团赴天津考察,并签下第一“篮子”合作协议,山西对外开放的意识和由此不断收获的成果,刷新了外界对山西的认识。
由此可见,开放日上的一个个“邀请函”,传递的不只是代表们真挚的心意和诚恳的态度,更是山西和山西人强烈的“开放”意识和信号。
北京企业家亲历的投资环境新生态
【原音回放】
全国人大代表、运城市委书记王宇燕:
前两年山西经济低迷时,北京建龙集团董事长张志祥到运城投资,被朋友“泼凉水”。最近张志祥多次告诉我,现在山西省、市、县三级干部发展的愿望很强烈,服务企业的主动性越来越高。
前一段时间,张志祥想设立一个钢铁行业的产业基金。山西省政府大力支持,目前决定把这个基金放到运城。这次两会遇到同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他,向我感叹道,没想到这么大的事不到一顿饭的功夫就定下来了。
王宇燕答记者问(新华网 王亮摄)
【媒体观察】
中国青年报记者章正:
我是山西大学毕业的,一直关注山西,尤其是塌方式腐败之后,山西的干部状态。这也是我向代表提这个问题的初衷。
这家企业在经济低迷时入晋,得到从上到下热情的支持和服务,从而顺利发展,应该不是个例。由此看来,山西干部干事创业的氛围逐渐形成,政治经济环境正在向好。
而干部队伍积极性的高低,关键在于选人用人导向和干事创业环境。如王宇燕代表所说,他们坚持落实省委提出的“不廉洁的干部不能用,不作为的干部不能用”,选拔了一批长期在基层工作,业绩突出的干部。同时出台了鼓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和支持干部改革创新、容错纠错的文件,配套了6个办法。正是由于这种导向和干事创业的激励,让当地干部焕发了空前的干事创业热情。
【记者手记】
运城只是正呈现的山西干部干事创业新状态的一个缩影。
骆惠宁在山西省十一次党代会勾画的美好山西“六个形象”之一,就是“充满活力、合作包容的开放形象”,并喊话晋商晋才回乡投资、创业。
而开放并非微笑、招手即可,清新的党风政风才是重构山西振兴崛起良好发展环境,营造开放局面的土壤。
2016年7月山西省委确立“一个指引、两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即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引,构建良好政治生态,推动经济向好,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逐渐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山西各地正逐步形成的干部干事创业氛围,使当地政治经济发展环境渐趋优化,也成了对外开放的“符号”、招商引资的广告。
笔尖钢激励下的国企开放创新之路
【原音回放】
全国人大代表、太钢集团董事长李晓波:
笔尖钢很小,社会反响很大,折射出社会对企业创新的呼唤和期待,激励我们加快创新、开放的步伐。
太钢要培养一批专业功底深厚、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人才队伍,培养一批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还要培育善于整合各种社会创新资源,组织和推动开放、创新的管理人才。
创新不是单打独斗,只有融合协同协作,创新的效率才高效果才好。山西不缺创新的智慧和开放的胸襟,热烈期盼国内外的企业和创新人才到山西,与太钢一起创新,分享创新成果。
李晓波答记者问(新华网 王亮 摄)
【媒体观察】
香港大公报记者杨奇霖:
笔尖钢让太钢集团多次登上媒体头条,也刷新了国内外对山西产业“傻大黑粗”的印象。
李晓波的回答,传递了作为山西企业家开放、创新的迫切愿望,和在人才、技术、管理上与外界合作的思路,而这些又正如李晓波所言,离不开山西企业和企业家的创新智慧和开放胸襟。
【记者手记】
对山西企业而言,如何在自主创新中进一步开放,在开放创新中实现更高层次的自主创新,是实现自身良性发展、助力山西转型升级的必破之题。
不久前举行的山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上,山西省副省长、省国资委党委书记王一新,谈及“立足山西与走出去”时对山西企业家们说,山西历史上有晋商走出去的传统与辉煌。在全球化的时代,走出去的企业才可能创造更大的利润。太钢的不锈钢如果没有国际市场,它的单位成本会大幅上升。
舆论期待,已通过自主创新在全球不锈钢行业谋得领军地位的太钢,和面临发展困境的山西企业,能插上开放的翅膀,实现自身和山西的振兴崛起。
“绿色”冲锋号吹响后的生态修复步伐
【原音回放】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副省长王赋:
山西国土面积的一半是生态脆弱区,煤炭开采带来的代价很大。去年山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吹响了山西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的冲锋号。这次会议有两个口号:第一,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域;第二个是让绿色成为山西的底色。
为修复生态,我们也在和国际上的政府和企业展开合作。比如我们与德国的一个州,就在进行生态环境方面的全面合作。欢迎国际国内的企业到山西投资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项目。
【媒体观察】
意大利24小时太阳报记者法蒂古索:
山西是产煤大省,多年的资源开采,带来环境生态修复压力。因此,我关注山西有什么样的措施修复生态,在这方面有什么合作计划和项目,尤其是跟国际社会的合作。
我觉得这位副省长的回答很好地解释了如何为下一代治理环境的计划。同时,能看到山西也是一个开放的省份,对国外企业提供很多帮助。山西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是非常关键的,它也给未来中国如何治理好环境提供了示范。
无论是介绍现实的情况,还是实施的举措,代表回答开放坦诚,我看到了山西治理环境的决心。
法蒂古索提问(图片来源于山西新闻网)
【记者手记】
“表里山河、生态美好的壮丽形象”,是省十一次党代会勾画的又一个“山西形象”。此次会议和2017年初召开的山西省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上,省委书记骆惠宁和省长楼阳生先后就如何推进山西生态环境建设提标准、明路径,令山西人对以绿色为底色的美丽山西充满期待。
外媒记者对山西生态环境问题的发问,可见山西的生态建设不只牵动山西人的心,更多国内、甚至海外公众也在关注山西生态环境修复。而山西在这方面与国外企业、机构的合作,一则可借技、借智于人,二则让更多舆论和公众看到山西在修复生态、接受各方观察方面的开放思路与态度。
层层信号背后的开放发展布局
【原声回放】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
我们明确提出,要深化综改试验区建设,以牵引全省经济转型升级。转型的实质就是改革。
目前我们正在重点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开发区改革、财税金融改革、社保改革、投融资改革、生态领域改革和人才工作改革,以有效破解制约经济转型的体制机制障碍。总之,我们要加快形成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政策举措和制度安排,让新发展理念在山西更好落地生根,结出更多果实。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长楼阳生:
大家知道,山西经济一度断崖式下滑。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最冷的严冬,山西人民没有冬眠,而是奋力冬泳。
去年全省GDP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分别增长3%、3.4%、4%、4.5%,实现低位企稳、逐步向好。但基础依然脆弱,正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特别是“一煤独大”结构性矛盾、“一股独大”体制性矛盾、创新不足素质性矛盾还远未解决,转型之路任重道远。
【媒体观察】
光明日报记者杨珏:
对山西如何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加速经济转型发展,外界是充满好奇和期待的。山西省委书记和省长分别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型发展做出的回答,应该说把问题、路径说足了,让我们清晰看到山西的改革开放的决心、信心和布局。
山西省这个十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我们也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山西正在翻开新的一页,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山西改革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对此,我通过去各地采访也深刻感受到,山西的干部群众精神状态发生的深刻变化,大家的干劲越来越足了。
开放日结束后,杨珏接受山西电视台采访(新华网 王亮 摄)
【记者手记】
开放日透出的诸多开放信号背后,是山西省委、省政府为提升山西干部群众开放发展意识、素质和能力,用心良苦的谋篇布局。
骆惠宁在山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要打造全方位多领域对内对外开放格局,提升干部开放意识、开放素质,和开放能力;同时,树立全球视野,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协同,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把山西经济纳入国际国内市场大循环。
开放日上,提及转型发展,楼阳生表示将把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作为关键之举,力争用5-10年时间,形成“一市一国家级开发区、一县一省级开发区”格局。依托太原都市区成立的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已正式揭牌运行。他形象地说,火车造起来了,司机配起来了,轨道铺起来了,这辆承载着山西转型美好前景的“和谐号”开启了新征程。
参加开放日活动的当日,不少记者收到山西省“晋商晋才回乡创业创新工程启动大会”的邀请。据了解,山西密集向晋商晋才抛出回乡的“橄榄枝”已见成效,不少晋商晋才已表态、甚至已在返乡创业途中。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谋求开放发展的山西,正以前所未有的包容姿态拥抱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