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齐国:我国旅游业还要继续修练“内功” 提升服务质量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3-14 17:48 点击量:378 大
中
小
新华网北京3月14日电(记者 韩攀)一场始料不及的疫情,让春节旅游黄金周几近“泡汤”。面对突如其来的冰封期,“怎么办”成旅游业人心头首要命题。3月13日,新华网旅游频道推出了“中国文旅再出发——线上系列主题沙龙活动”,汇聚政产学研各界的力量,共同推动文旅行业复苏“再出发”,为“疫后文旅”怎么干提供真知灼见。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教授王齐国在活动中表示,我国旅游业还要继续修练“内功”,提升服务质量转变盈利模式。
王齐国说,大家都看得到,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文旅产业造成了巨大冲击。数据显示,中国往年的春节消费可以实现5000多亿,差不多有6000亿的收入,但今年锐减。他认为,在疫情结束后预计会迎来全国旅游的一个爆发期。这不仅是因为疫情让大家在家憋久了,更是人们对自然的渴望,会让大家回归自然踏上旅途。
提到文化创意和文化如何赋能旅游产业发展?王齐国表示,第一,很多景区、旅游公司已经陆续复工,像杭州西溪湿地公园每天接待量在一两千左右,是一个初步的一个复工状态。他认为,在游客还没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旅游企业还要继续修练“内功”。文化赋能里边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制度和机制的安排。他说:“现如今,我国的很多旅游产业还是很传统的,基本上还是以传统的思路、思维方式和经营方式在经营。”他认为,是时候该转变了。
王齐国表示,所谓的传统旅游模式是以门票为主要的收入。如今已进入5G时代,文旅界应该思考一下如何实现文化与旅游的紧密融合。他说,首先是机制问题,比如说旅游景区的商业模式,不能把收门票当做唯一的收入途径,应该通过高水准的服务,提供精致的产品来收取更高的回报。他认为,通过向消费者提供精致产品和高水平服务获取的价值会超过门票收入。
第二方面他认为,有些景区无论在吃、住、行,还是参与性项目的文化内涵不足。现在如果有一个景区做了创新项目,很多景区都会跟风去学,实际上这是学不来的,每一个景区的文化禀赋是不同的,资源禀赋也是不同的,要根据自己特点来体现自己的商业价值、审美趣味来赢得消费者的喜爱,满足消费者求知、求新、求美等消费欲望,才能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高水准有质量发展,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
王齐国说,目前我国的文化旅游产品还比较单一。他认为,中国的旅游产品更多的应该体现在对消费者需求的满足上,现在有些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不够好存在缺陷,旅游设施不能给消费者提供一种新的审美体验,特别是在趣味性、参与性、快乐性都不太足。如果这三点都不足的话,就会影响消费者的这种体验。
王齐国认为,设计旅游产品要以人为本,要找到消费者最需求的,只有这样消费者才愿意为这款产品买单。
最后,王齐国希望中国旅游业能通过这次休整期苦修“内功”,以期待2020年能收获一个更有品质的提升。
疫情虽然让旅游业错过了春节,但旅游业的春天必将到来。新华网旅游频道已经推出《“疫”后花开 迈向诗和远方》大型融媒体专题,关注旅游业复工复产,展示旅游业最新动态,让更多游客疫情之后相遇更精彩的风景,感知中国旅游业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