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人柠,但是不笨。有沙漠,有绿洲,有黄河,有高山,这是世界奇迹。聪明的沙坡头人将这块地方规划出来,形成了一处绝好的旅游景区。一步步发展至今,如今已经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沙漠生态自然保护区。每年接待游客上百万,收入近三亿元。
景区门口,有两个大水车。黄河水车,咿咿呀呀响了不知道多少年。如今不再咿咿呀呀,成了景观的一部分。每周,水车前都有各种演出,供游客娱目乐耳。
游客高兴的坐在羊皮筏子上漂流
再往里走,是羊皮筏子。千百年来,黄河九曲十八弯,每个湾里都有羊皮筏子。这是黄河上很重要的一种渡乘工具。羊皮筏子,就是那首名叫《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的歌,就是罗中立的那幅名叫《父亲》的画,沧桑,厚重。如今,这些羊皮筏子和黄河水车一道,都代表着黄河文化,供人观赏,更成了当地人赚钱的游玩项目。
沙坡头景区里的枣林
走进沙坡头景区,满目苍翠。紧挨着黄河,这里居然有一片枣树林,枣林绿得醉人,每棵枣树上都挂着一个铭牌。沙坡头景区副总经理朱文军,一位始终笑容可掬的中年汉子,告诉我们,这些枣树,都有三百年以上历史,如今依然能挂果。游客坐车一路穿越沙漠穿越荒凉而来,突然进入一片青翠,看着枣树上一颗颗绿色的小枣,时光错乱感顿生,更感慨造物神奇。
沙坡头以沙命名,反倒有不少泉水。
更神奇的是,沙坡头这一大片绿洲里,居然有泉水。西北千年苦寒,极度缺水,因此,地名以水以泉以井命名的就格外多,兴泉、中泉、营盘水(迎盼水)、三眼井。一眼泉,一口井,就是一个村落,一方人。其实都是讨个好彩头,给苦寒的生活寻找点希望而已。沙坡头以沙命名,反倒有不少泉水。十几眼汩汩泉水,不知是来自于黄河,还是来自于大漠深处的绿洲,从黄沙底下流出,清澈可人,慢悠悠,顺势流淌,滋养生灵,让沙坡头景区有了更多灵性,也让沙坡头的绿色更加浓郁。
许许多多的农户,买来骆驼,在沙漠里驮着游客体验沙漠风情。
当地的百姓曾经为了抗击风沙奋斗奉献,如今跟着沙坡头沾光致富。许许多多的农户,买来骆驼,在沙漠里驮着游客体验沙漠风情。当地民谚:驴是鬼,摔下来不是胳膊就是腿;骆驼是神,摔下来不疼。骆驼不止是沙漠之舟,更是沙漠神物。当年西北人用骆驼组成商队,走西口,闯关东,北走平津,南下广州。驼铃声声,不止是因为骆驼行走稳健,能负重载物,更是因为骆驼在茫茫戈壁滩里行走,一蹄子就能踢死一只恶狼,可以保护这些讨生活的人们,更是因为骆驼貌似笨重,跑起来寻常汽车追不上。游客骑在骆驼上,腚下平稳,不用担心安全,极目远眺,大漠浩瀚,豪气顿生。转一圈回来,再合个影。放到朋友圈里,我们也是大漠客,羡煞多少人。一头骆驼一万多,一年载客收入四五万。这笔买卖,值!谁还说咱沙坡头人笨?聪明着呢。
更有聪明人,帮助景区开发出了新项目。坐高空缆车,快速从黄河上滑过。脚下是看似缓慢实则凶险的黄河水,游客战战兢兢方敢上缆车,缆车启动,黄河上空就是一阵阵惊吓刺激的尖叫声。这种高空缆车项目,各地景区都有,谈不上出奇。聪明的沙坡头人给起了个好名字:飞黄腾达。飞越黄河,抵达腾格里。字字扣题,胜在好意头。
飞越黄河,抵达腾格里。聪明的沙坡头人给起了个好名字:飞黄腾达。
景区里专门为王维塑了像,淳朴的西北人,用这种方式感谢大诗人神来之笔写出了沙坡头的景致,写出了西北边关气象边关豪情。塑像上,王维手持一支大毛笔。憨直的西北人希望诗人的才气,能给子弟们增添一些文气。其实也暗藏了一些小骄傲。王维的诗,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但沙坡头的景观,王维的诗还没写完,没写尽。沙坡头的景致比诗人的作品更美。
沙坡头景区里的王维塑像
迎面走来一个胖乎乎的导游,小伙子名叫王越,九零后,中卫本地人,爱笑,曾于江西一所大学就读,后又到此就业,如今月收入四千多元。提起景区景点的故事,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还自发编了些快板段子,偶给游客展示,不时逗大家开怀大笑。
导游带着游客在沙坡头快乐的游玩
沙坡头的人好像都乐呵呵的。朱文军是这样,王越是这样,景区里的工作人员是这样,连来来往往的游客也都跟着乐呵呵的。老天对沙坡头格外苛刻,安排了一处千年苦寒之地。老天没想到沙坡头人如此坚韧乐观,生生把苦日子过出了甜滋味。也许正是这份乐观,沙坡头人才能发现治沙良方,打退沙漠;也正是这份乐观,才有了堪称世界奇迹的沙坡头景区。这么看,老天偏爱乐观的人。
“西北美景九十九,最美不过沙坡头。”北京来的一位游客突然的一句感慨,道出了沙坡头的非同一般。显然,沙坡头担当得起这样一句赞叹。
总策划:郭奔胜
策划:刘洪、段世文、黄会清
撰文:段世文
执行策划:金娜、郭香玉、梁甜甜、李函林
专题制作:郭香玉、韩攀、徐宁
摄影:刘泉龙、卢鹰、兰霞
设计:白欣宇、张雯雯
(部分图片、视频由沙坡头旅游景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