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09:21:00

以史为鉴正衣冠 严打贿选不正之风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四川省苍溪县旅游局 昝 旺 范华君    发布时间:2016-09-22 20:36    点击量:356    

  以史为鉴正衣冠 严打贿选不正之风

  9月20日,辽宁省警示教育大会召开。会议认真总结、深刻反思辽宁拉票贿选案的沉痛教训,对全省深入开展警示教育进行全面安排部署。辽宁贿选案从王珉、王阳、郑玉焯等省部级领导落马,到45名全国人大代表选举结果无效,再到454名辽宁省人大代表资格终止……一步步向公众展示了越来越让人震惊的事件真相。(据中国新闻网、凤凰网)。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查处的第一起发生在省级层面的重大案件,其所产生的影响远超2013年的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和2015年的四川南充贿选案。这种卑劣的政治丑闻触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底线,触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底线;是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挑战,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挑战,是对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的挑战。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不变的决心,不变的节奏,大力推进正风反腐,重拳出击“打虎”“拍蝇”,一时间,政风清明、民心大振,老百姓真切感受到了党中央重塑政治生态、凝聚党心民心的政治信用和政治信念。但近年来,有关贿选的新闻报道不时出现于国内各大媒体,从2013年的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到2015年的四川南充贿选案,再到2016年的辽宁贿选案。尽管以身试法者最终逃不脱应有的惩罚,但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贿选丑剧为何屡屡上演?是一个个小丑偶然的表演还是历史舞台上延绵不绝的主题?翻开历史的书卷便不难找到答案。

  在我国漫长的剥削阶级社会中,统治者出于维护自身统治秩序的需要,莫不将官吏的选拔和政权的巩固紧密联系在一起,莫不将选贤任能视为直接关系国家盛衰兴亡的大事。但历代官场的买官、卖官之风却始终连绵不断,官以贿选、政以贿成可以说是历朝历代难以治愈的痼疾,其危害波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以及意识形态各个领域,严重影响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最终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一个个王朝的覆亡。

  汉代的官吏选拔制度初成体系,任用官吏的途径很多,如察举、征辟、军功、任子、赀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察举,即察廉举荐之意。作为汉代选拔人才和官吏最主要、入仕数量最多的一种选任制度,察举制在汉初源源不断地为朝廷选拔和输送了大批的人才,但后期由于种种原因,或因制度本身存在的不足,或因社会因素、人为因素造成在人才选拔过程中难以克服的问题,察举制延续到东汉便弊病频出,一是察举者专举年轻人,希图举后知恩图报;二是被察举者为求升任官职,于是送钱送物大肆行贿察举者,有些交钱以后不能立即选中的人竟以自杀泄愤,察举制度由此逐渐败坏。唐代虽然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在对付官场贪贿方面,却未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自高祖始,历经高宗、武后、中宗、玄宗,使唐代吏治腐败逐步加剧,最终走向灭亡。明清两代之初,官场风气还比较淳厚,但到了中后期,情况就截然不同了。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阉党把持朝政,卖官鬻爵十分嚣张;清代第一贪官和珅“黩货营私,贪鄙成性”,敛财的重要手段之一便是索贿、 纳贿,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官以贿选、政以贿成的实质是“钱—官—权—钱”的循环交易过程。行贿者用金钱谋取官职、换取权力,从而获取更多的钱财,实现更大的利益,这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比比皆是。随着朝代的频繁更替,此风也延绵不绝,成为腐蚀官僚队伍、影响封建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重要原因。中国古代贿赂的严重性、普遍性、多样性,在世界历史上是首屈一指的,这是因为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起,就建立了高度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种专制、集权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导致了社会中的一切事务都由政治权力来决定,任何问题都必须要依靠政治权力才能解决。个人面对强大而又严密的专制集权系统,除了采用贿赂的方式以外,不可能通过其他方法来获取自身的利益,这是封建社会固有的绝症,无可医治。而我们今天的选举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这和封建社会的官以贿选、政以贿成有本质上的不同。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旧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遗毒,如贪财图利、投机钻营、好逸恶劳之心,一时尚不能彻底清除,同时社会主义法制以及对权力进行监督的体制的完善,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我们应以史为鉴,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这对于进一步加强民主制约机制,杜绝贪贿之风,杜绝腐败之风,厉行法治,不断健全与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省苍溪县旅游局 昝 旺 范华君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