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03:21:21

锦屏县“隆里花脸龙”代表性传承人陶柄均--隆里古城里“龙”的传人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4-21 17:56    点击量:666    

  隆里古城里“龙”的传人

  ——访锦屏县“隆里花脸龙”代表性传承人陶柄均

  “蓝季子会大哥——饱餐一顿”这是在锦屏县隆里镇流传久远的一句歇后语,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而这些都与花脸龙脸谱和花脸龙制作有着紧密的联系。4月19日,笔者跟随黔东南州通讯员队伍,来到锦屏县隆里镇采访了民间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陶柄均(曾用名:陶仕明)。

  说起隆里的花脸龙脸谱,陶柄均如数家珍。相传,宋朝赵匡胤原有十二个结拜弟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大宋王朝之后,大宴群臣,论功行赏,春风得意,满座欢欣,然而却忘了封赐他最小的那位义弟蓝季子。蓝季子气愤在心不好直说,只得闷头饮酒,唉声叹气。喝醉之后,抹成花脸,癫癫狂狂,用暗语刺激赵匡胤大哥,并故意戏弄皇嫂,借此发泄胸中之气,由此之后,凡自愿扮演蓝季子装成丑角的人,都在当天可以独自得到一餐特殊而丰盛的酒肉痛饮,方为借酒“献彩”。

  如今,这些故事经历千年沧桑后,隆里人至今仍固守着极具汉文化特色的传统,不仅在隆里古老的花脸龙中重复着千年的情结,而且还有所发展和创新。

  然而,陶柄均就是这样一个既传承了这种文化,又在这种文化上创新的人,他自己创造的“隆里花脸龙脸谱”版本一直在隆里这片土地上广泛使用,可以称得上是隆里花脸龙脸谱的领军人物。

  “我从小喜欢画画,不管在田间地头,还是在课堂上,都沉迷于绘画,所以我连初中都考不上,现在可以说是一个文盲了。”当问及陶柄均什么时候开始从事绘画时,他一脸憨笑说。

  陶柄均小时候由于迷上画画,因此荒废了学业,不过他就是凭着这股劲头,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当他从老人们那里听到花脸龙的传说后,就凭着自己的想象力,描绘出12个花脸龙脸谱,由于画出来的效果逼真,赢得了广大父老镇亲的一致认可,并沿用至今。

  “我不知道我的画是哪一种画法,但我觉得画出来的东西与真实的东西很像,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欣赏,这就是我的追求。”当笔者问陶柄均最擅长于哪一种绘画风格时,他一脸茫然地说。其实,陶柄均画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工笔画,画面颜色艳丽、沉着、明快、高雅,线条工整、细腻、严谨,每一个部分都带有一定的平面感和装饰性。同时,他还采用东方水墨与西方水彩相交融的方式,让画出来的画更加活灵活现。

  为了能一饱眼福,笔者的一位朋友提出要陶柄均现场作画的一个建议,陶柄均一口就答应了,他说进屋去准备准备。

  “您在哪里画画呢?”当看到陶柄均出来时,笔者的朋友一脸茫然地问。

  “什么地方都可以画啊,只要有笔有颜料就够了。”陶柄均举了举手上的笔和颜料,笑着说。

  接着,陶柄均在墙上挂一张不修边幅的宣纸,站立着挥舞画笔,一盏茶的功夫,一幅画就基本成型了。陶柄均作画条件很简陋,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地上、墙上、人脸上、身上,只要能画的地方,都是他作画的舞台。

  “我最喜欢画龙了,老人家都说我是‘龙的传人’。”陶柄均指着他家墙上画的一对龙幽默地说,这听上去有点难以置信,不过在隆里这地方,确实找不到第二个像陶柄均这样画龙画到栩栩如生的地步了,也没有谁像他那样痴迷于绘画,在父老乡亲眼里,画画只能是一种业余爱好,而不能当谋生的途径。

  然而,随着隆里古城的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陶柄均的这门手艺却是一门抢手货。“游客们来这里游玩的话,画一张脸谱20元,一天也能赚几百块钱没问题。如果是节假日,特别是元宵节的话,每天可以赚到几千块钱。”陶柄均如是说。

  锦屏县隆里“花脸龙”文化发展至今,有记载的已有600多年历史,现在代表性传承人为陶柄均。他在传统“花脸龙”文化的基础上,大胆进行一系列创新和发展,加入许多时尚的文化元素,使之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当代人的审美习惯。2011年,隆里花脸龙脸谱被列入锦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隆里花脸龙脸谱代表性传承人陶柄均被锦屏县人民政府命名为锦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3年,陶柄均的作品《脸谱》在“金沙回沙杯”多彩贵州旅游商品比赛中,被评为“优秀旅游商品设计作品”。

  随着旅游文化的日渐丰富,陶柄均正在创新和绘画脸谱,这不单单是为了让游客来到隆里古城游玩的欢乐气氛,更重要的是让这项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继而发扬光大。(贵州省剑河县岑松镇人民政府 图文/万金光)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