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不能想着当“太平官”(一线视角)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陈家兴 发布时间:2016-03-29 10:47 点击量:290 大
中
小
不干事,上级不允许,群众也不允许,不能因怕出事而不干事
最近,返乡做了点调研,一个突出感受是,当地干部精神状态变化较大,大家变得有想法、有办法、有干劲了。
故乡安徽太湖县百里镇,地处大别山南麓,距县城100里。贫困是这里的突出矛盾,外出务工成为乡亲们有效改善生活的重要路径。目前仍有5000多人口未能摆脱贫困。“十三五”时期,这里如何啃硬骨头、攻城拔寨,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不仅乡亲们关切,游子们也很关心。
去年底,安庆市岳西县到武汉的“岳武高速”通车,从镇上只需驱车30多公里就可进入高速路,上合肥、下武汉均只需两三个小时。同时已有两条省道从这里穿过。道路之变让这个过去偏僻的小镇区位优势迅速凸显,成为安徽旅游经济大棋盘中的一枚重要棋子。眼下,当地干部群众正在扭住这个好机遇,挖空心思发展旅游经济,积极参与经济大动脉建设。
比如当地有一种紫色杜鹃,煞是好看,他们准备培育,在山上打造一道美丽风景。还有一个“三千寺”,始建于唐代,历史上高僧云集,龙象辈出。如何打造这一旅游景点?从修路到发掘景点,当地干部积极发挥创造性智慧。比如:登一峰而遥岑远目,可谓万峰层叠,极具意境,极抒胸臆,何妨建一亭而名为“望峰亭”或“万峰亭”?
显然,几年之间,当地干部的眼界、胸襟与格局已有明显提升,不是那种封闭山区的狭隘思维,而是在登高望远了。同时,其可取之处在于,立足于实际,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当地群众做起养小黄牛、大耳羊的生意,面对资金等困难,在市县的支持下引进相关实力企业,致力于做长产业链、做大品牌。农民与公司对接,可分户养,也可种玉米卖青禾。以后者为例,一年下来,一亩田的收入,是种水稻的3倍左右。这启示我们,无论是就地城镇化、建设新农村,还是提供就业、增加收入,抑或是让那些无法融入城市的外出务工农民返乡,企业都是一个关键性的平台。
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有的干部感慨,要想为百姓做点事,真的很难,大家需求多、意见又常不一致。也有干部讲,只要多与群众商量,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有一段停工多年的路,重新提上日程,但沿路群众有的希望把路降一层,有的则希望垫高一层,意见不统一。镇上迅速决定开听证会,一户一人,少数服从多数,每人都要签字。规则定下来照章执行,不仅解决多年遗留问题,大家也口服心服。
“醉里挑灯思荦荦,怡情策马再挥鞭”,当地一位诗人如是抒怀。虽然不少想法还只是打算,付诸实践还有一个过程,同时要想干成事未必那么顺利,但干部们已经处在想干事的状态,关键是干劲上来了,有想干事、干成事的劲头。太湖县委书记程志翔说,不干事,上级不允许,群众也不允许,不能因怕出事而不干事,满足于当“太平官”。
故乡小镇的故事,只是观察当代中国发展的一个微视角。今天,无论是脱贫攻坚任务,还是决胜全面小康,都等不得,拖不得,更耗不得。各级干部务必懂得,干部有干头,群众才有盼头,必须横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反之,则会错失良机,贻误发展,如何对得起百姓?这是一本良心账,更是一本民心账,值得我们好好算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