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三心”走好精准脱贫路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罗龙燕娱 发布时间:2016-03-25 10:13 点击量:334 大
中
小
做实“三心”走好精准脱贫路
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难题……是为民务实的具体实践。当前,要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党员干部开展精准帮扶要做到“真心”、“诚心”、“用心”。
感情是交往的纽带,有感情,接近群众、深入群众才会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动,才能真正沉到底,接上地气,听到群众的心里话、掏心窝子的话;有感情,做工作、干事情才不会流于形式,不会浮在上面。服务群众,群众最在乎的是什么?群众最在乎的不是花架子,也不是你说得有多么动听,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捧出真心付出真情。因此,真心服务群众,就应把对群众的感情内化于心而外化于行,带着思考走基层,怀着感情察明情,迎着问题改作风,视群众为亲人,用真情取信,用脚丈量民情,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摸准群众的真实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工作,实实在在把群众最需要解决的困难解决好,把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事情办好,把群众最根本的利益维护好、实践好、发展好,这才是真心实意服务群众。当前,党员干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必须带着真心去帮助贫困群众,用真心去交谈,找出存在贫困的根源所在,根据实际情况,制度相应的措施,才能真正帮助群众脱贫致富,而不是去走马观花,送点慰问金就算开展帮扶工作。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对党员干部的认同基础在于诚信。好干部焦裕禄,好村官沈浩,楷模杨善洲等同志用诚心、真心去帮助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因此,在实施精准帮扶过程中,我们在了解贫困家庭情况时要诚心实意,不要摆官架子,轻视群众。要必须强化党员干部的诚信理念,本着为民排忧解难的诚意,能解决的立即帮助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讲明解决的进度;不符合政策难以解决的,也讲清道理,不搪塞,不敷衍,不推诿,通过以诚感人,取信于民,增强公信力,从而拉近干群关系,凝聚起强大的发展正能量,真正让确保扶真贫、真扶贫,有效脱贫。
干部就是公仆,这就意味着要把群众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用心帮助群众解难题,谋发展。古人讲,“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惧”,就是要细心谨慎;“忽”就是“忽悠”。天下之事,只有考虑周全、细心为之,才能成功;如果肤浅随便,虑事不慎,就会归于失败。一要先谋,增强主动性。天下大势,了然于胸。只有始终先人一步、快人一拍、早人一着,方能胜人一筹。当事前孔明,不做事后曹操。二要善谋,增强可行性。善于将上级的要求、外地的经验和本地的实际相结合,提出的建议有理有据、切实可行,不能泛泛而论;草拟的文稿有深度、有内涵,不能空洞无物;制定的方案周密细致、便于操作,不能顾此失彼。三要会谋,增强周密性。着眼全局谋划,为党委决策多出点子、出好点子。要清楚党委和党委领导关注什么、关心什么,需要我们谋划什么。把握全局,服务全局,推动全局,这是用心谋事的着眼点和出发点。
用心干事,就是要付出心血干好事情,切忌华而不实。这是执行方式和落实效果的体现。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讲得好不如干得好。因此,在精准脱贫工作中要全神贯注干事,用心去想一。带头落实党委决策部署,沉下心来干事,聚精会神、心无旁骛抓落实,要把群众的事情当自家事,用心制定帮扶计划,用心抓住群众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一环扣一环地推动工作,一件一件的解决难题。并要关注细节干事,要把群众关心的细事,小事做好,才能真正赢得民心,带动群众共同脱贫致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坚持到基层中、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呼声,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真正合情合理解决问题,为民排忧解难,做到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因此,党员干部要主动迈开双脚接触乡村泥土,要有“走出来,下得去”的本领,要带头身入基层,心入基层,到田间地头去,到农民家里去,到生产一线去,坚持与群众同吃同喝同劳动,和群众说百姓事,为群众解眼前困,确保“为民务实”真正落到实处。(罗龙燕娱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