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05:24:14

云南红河县架车乡党委书记唐斗们:扑下身子干 真情换真心
文章来源:云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0-28 13:24    点击量:993    

  白天,蹲守在田间地头,看农作物长势;夜晚,查阅农技书籍,解答群众种植疑难……这便是红河县架车乡党委书记唐斗们的日常工作。他说:“民不富心不安、抓不实心不甘,只有扑下身子、去到现场,才能为架车乡的哈尼族群众找到增收路子。”

  2013年3月,唐斗们走上架车乡党委书记岗位,当时,全乡8个行政村都是深度贫困村。扶贫怎么干?干部群众都在等、都在看。唐斗们经过实地调研,他认为要改变架车乡的贫困面貌,就必须从产业上突破。

  一次外出考察中,唐斗们发现种植姬松茸、黑木耳是一个“短、平、快、易”的脱贫项目:劳动强度低、技术含量不高,干货耐贮藏、易运输。为此,唐斗们多次前往石屏、富宁、楚雄等地走访,为乡里寻找市场信息,引进企业。

  前来考察的客商来了一波又一波,虽然看好当地的自然条件,但对群众的文化水平、发展意识心存顾虑。经过对产业发展方式的重新思考,唐斗们决定采取政府出资建设菌棒加工厂,试种风险由政府承担的方式先走出第一步,同时,请农技人员帮助指导,村组干部示范带动。

  “只有敢于担当,以心换心、以情感人,才能让外地人在架车发展。”唐斗们说。经过多次反复沟通对接,2016年初,从事菌种研发、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云南菌宝菌业有限公司落户架车乡,出资400万元建设黑木耳菌棒加工厂。“虽然交通滞后、路途远,但唐书记的真心真情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公司负责人吴传茂感慨道。

  产业扶贫关键突破口在于组织贫困户参与。唐斗们与企业协商,征求贫困户的意见后,流转土地580亩,建成205个种植大棚,采取统一建设菌棚、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加工销售和分户管理的发展模式,成立了3个种植专业合作社,覆盖贫困户260户1170人。

  牛威宗普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础三种植了3棚姬松茸,年收入达到6万元。他说:“唐书记隔几天就来走一趟,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采收,比我还清楚。”

  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如今,架车乡产业扶贫经验被拓展运用到红河县的生猪、生态鸡、水产品等多个产业扶贫项目中,带动全县5000多户贫困户增收。(记者 李树芬)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