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家发布研究:智能手环能早期预测并管理房颤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9-12 21:07 点击量:311 大
中
小
心房颤动即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目前我国有约1000万的房颤患者,每年由房颤导致的卒中死亡率超过50%。然而,约1/3的房颤患者并没有症状,因而失去了早期诊断的机会;另外部分阵发性房颤患者即使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也不能有效检出房颤。如何高效准确地在广大人群中筛查房颤患者,是全球范围内的医学难题。
巴黎当地时间9月2日上午,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的陈韵岱教授、郭豫涛教授登上欧洲心脏病学会议的讲台,发布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PPG)mHealth 技术筛查房颤研究(HUAWEI Heart Study系列研究之MAFAⅡ研究),论文同期发表在心血管领域权威期刊《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在187912个应用智能手环的人群中,筛查出262例“疑似房颤”患者,经医疗机构检查确诊227例房颤患者,阳性预测值(准确率)达91.6%,此外有95.1%的患者确诊房颤后获得房颤整合管理,80%房颤高危人群获得抗凝管理。
陈韵岱教授在ESC大会现场发表HUAWEI Heart Study研究
研究结果发布后,欧洲心脏病学会议秘书长Silvia Priori教授在大会开幕式上介绍各国优势心脏病研究项目时,专门将这项HUAWEI Study列出并作为中国优秀原创研究的代表,并特地用了地图的形式宣告作为中国优秀原创研究代表写入世界版图。
世界心脏联盟前任主席、美国心脏协会前任主席Sidney Smith教授评论道,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磅级研究。首先它改变了既往对于房颤筛查的认识,不仅阳性预测值更高,而且在筛查后继续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和技术有效地进行患者管理,真正实现了从早期筛查到长期综合管理的全程跟踪。如果能够在老年人群中广泛应用,将具有更大的临床价值。
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心脏联盟常务理事、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葛均波说:“这是今年本次大会上展示的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研究,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这项研究将成为预防医学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
我国著名流行病学专家、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指出,本研究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目前的成果,更重要的是研究所揭示的发展方向。基于智能设备对生理指标的监测和疾病管理,有望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慢性疾病的防控,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等就可以借鉴这种监测方法,比如延伸到日常的医疗活动,包括自我监测、分级管理和专业监测相结合。
陈韵岱教授是本研究的首席研究者,她介绍道,自2015年起就开始带领团队从事移动医疗技术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管理的研究。2016年3月开发出mHealth技术房颤管理平台(Mobile atrial fibrillation application, MAFA),将房颤筛查的前沿技术结合房颤整合管理,探索移动技术、智能设备结合专病管理路径,在心血管疾病一、二、三级预防中发挥作用。当然,该研究筛查得出的房颤发病率0.23%低于正常水平、可疑房颤患者就医比例不足等问题,还需要更完善的后续研究。陈韵岱认为,持续居家佩戴智能设备是房颤人群筛查的可行策略,将有利于提高房颤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通过这项技术,未来有望让全国一千万,乃至全球数千万房颤患者减少卒中致残率、致死率,提高生活质量,享受更健康、更有尊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