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在中国,电视相亲节目帮助改变婚恋与爱情观
文章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7-02 16:33 点击量:350 大
中
小
澳大利亚《对话》杂志网站6月30日文章,原题:在中国,电视相亲节目如何帮助永远地改变爱情与婚姻
笔者研究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婚姻礼仪如何变化。在许多方面,电视相亲节目已成为推动这些变化的一种有力方式。我们从中国电视相亲节目的发展看出,婚恋如何从过去的一种仪式化体系,转变成我们如今看到的自由、西方式的形态。
中国人传统上讲究“媒妁之言”“门当户对”。虽然1978年实施了开放政策,但许多家庭仍抱着传统观念。因此,当1988年电视相亲节目《电视红娘》开播,着实非同小可。这档节目仍有某些传统,但对婚恋的呈现是开拓性的。它将有关恋爱与婚姻的决定,从私人家庭搬到非常公开的广播电视上。这是中国人的婚恋“大跃进”。
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电视台彼此竞争激烈。经济自由化也使广播电视内容限制放宽,但盈利的压力增加了。电视台前所未有地需要制作出吸引观众的娱乐节目。这个时期,相亲节目开始转变,以直播方式展现单身男女的电视相亲约会。比如,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参与者是12名男女嘉宾,通过表演、游戏和聊天进行互动交流。这种新颖的节目让单身男女在一种开心、轻松的气氛中互相了解。那些没有恋爱经历的人,也可从这里了解如何找对象。很快,观众改变了对爱情、婚姻关系的看法。
这种转变也带来一些后果:电视变得日益商业化,爱情和婚姻也是。到了本世纪头十年后期,相亲节目为了竞争不得不变换花样。一些节目采取的办法有雇用优雅的主持人,借用西方真人秀的舞台设计和节目形式。一些节目与相亲网站合作,吸引参与者和电视观众,还有的与企业合作增加广告收入。
此类相亲节目许多都强调物质享受的价值观。传统派说,这类节目反映了当今中国年轻人普遍的物质主义、自恋和对穷人的歧视。这并不是说传统的包办婚姻是“真爱”。但在一些观众看来,如果有真爱,电视上的此类相亲肯定不算。
无怪乎,民众的广泛不满虽然增加了相亲节目的名气,但最终促使广电总局采取行动。政府传达的信息十分清楚:中国人民需要自由恋爱和结婚,但不能因此损害社会主义价值观。(作者王盼[音],陈俊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