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02:01:40

香港“推普”先锋许耀赐:“我与普通话结缘半世纪”
文章来源:新华社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0-18 11:00    点击量:441    

  新华社香港10月18日电 题:香港“推普”先锋许耀赐:“我与普通话结缘半世纪”

  新华社记者 陆敏

  从19岁开始学习普通话,69岁的香港人许耀赐已经与普通话结缘半个世纪。

  这半个世纪中,他学普通话、教普通话、成立香港第一个致力于推广普通话的民间社团、倡议创办香港第一家普通话小学……

  从青涩学子到花甲老人,推广普通话成了许耀赐毕生的事业。投入最早,坚持最久,迄今仍奔走在“推普”之路上。

  曾经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学普通话?

  “身为中国人,学习普通话,天经地义!”他不假思索地回答。

  走在今天的香港街头,人们发现,会说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了。作为推动者,许耀赐难掩欣慰:“语言是植根于民族灵魂和血脉间的文化符号,对于培育家国认同、弘扬中华文化,意义重大。今天的香港人,更应学好普通话。”

  创办全港第一个“推普”社团

  “上世纪70年代香港不少年轻人都心系祖国。”许耀赐回忆说,“当时我们的口号是——认识国家,关心社会。”

  怀揣一份认识祖国的向往与迫切,1970年,19岁的许耀赐刚考完大学,趁着暑假在夜校开始学习普通话。次年,香港大学学生会在校内办起了第一个普通话班,因为会说一点普通话,此时在香港大学理学院大二就读的他就被找去帮忙担任普通话老师,由此成为在校园推广普通话的积极分子。

  大学毕业那年,香港英华书院想招聘一位能教数学物理、最好还能教普通话的老师。“这个职位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他一投即中。从此,在他长达35年的教育生涯中,无论当教师还是当校长,他都身体力行地推广普通话。课余时间,他还应教育主管部门之邀,义务培训普通话教师长达10年。

  在不遗余力的“推普”过程中,许耀赐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1976年,他与几位同道中人联手,创办民间团体——香港普通话研习社,一办就是40多年,创造了香港民间力量推广普通话的历史。

  推广普通话,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开班授课。“1975年10月,我们在筹备阶段开了第一个培训班。”许耀赐记忆犹新。迄今,香港普通话研习社已推出了2万多个培训班,培训超过40万人(次)。

  研习社目前在九龙一幢写字楼的五层办公,不大的地方还专门辟出两间用作教室。记者看到,墙上悬挂着“天下华人是一家,人人都说普通话”的字幅,分外醒目。“这是我们的办社宗旨。”许耀赐说,在研习社每一位成员心中,都有一种深深的中华情结,大家为着同一个目标走到了一起,矢志不渝地将“推普”视为自己的使命和担当。

  演话剧学普通话 最爱唱《我的祖国》

  普通话要“学”,更要“用”。为了学好普通话,他们经常在一起举办普通话聚会,聚会时演戏、唱歌、听讲座等,颇为热闹。

  许耀赐认为,演话剧是学普通话的一个好方式,因为需要把剧本内容背熟,还要声情并茂地把它演绎出来,“这是一种很好的语言训练”。许耀赐记得当时他们演了一个谍战话剧《野玫瑰》,他担任男主角,让他至今难忘。

  “唱普通话歌曲也很有效啊。”许耀赐兴致勃勃地给记者找出一本微微泛黄、已快散页的普通话歌本。“我们最爱唱的歌曲是这首。”他翻到《我的祖国》,情不自禁地哼唱起“一条大河波浪宽……”。

  研习社专门成立了“普通话活动中心”,以兴趣为先导,成立合唱团、朗诵组、乐韵组等多个小组,课余定期举行朗诵、演讲、唱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而在课堂上,学员间彼此交流必须说普通话,一旦违规还要乖乖交上象征性的“罚款”。

  从1978年成功主办第一届香港普通话朗诵比赛开始,香港普通话研习社先后出版香港唯一的一份“推普”报纸《香港汉语拼音报》和“推普”杂志《普通话季刊》;1989年主办全港大型推普活动“推普节”;2001年举办香港第一届“普通话日”;2003年联合举办“普通话嘉年华”;2006年起,连续14年举办全港幼儿园及小学普通话比赛……

  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收获硕果累累。

  倡议创办普通话小学 “推普”延至基础教育

  1994年起,许耀赐就任景岭书院校长,尝试着把普通话推广延伸到教学中,进行了一场在当时颇具创见性的教育实验。

  他和任课老师一起备课,用普通话来教中国语文,同时带头在校园中讲普通话。“当时,我用普通话主持每天的教职员会议,学校每逢运动会和大型活动也都用普通话发言。”许耀赐说,景岭书院的校园广播有固定时段用普通话播放歌曲、演广播剧等,创造语言环境,让学生多听多讲。

  许耀赐由此感受到,教育在“推普”中作用重大。2001年,在许耀赐等理事的共同倡议下,香港普通话研习社科技创意小学正式创办,这是全港第一家采用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的政府津贴学校,许耀赐和研习社的几位老伙伴成了校董,把他们多年的经验应用于正规的义务启蒙教育中,将“推普”工作成功延伸至基础教育。

  和许耀赐走在“普小”校园里,记者看到师生们不时用流利的普通话交流,听到校园电台播放普通话通知,恍如置身内地校园。刚开始学习普通话的一年级小同学黄梓墨,在记者面前嫩声稚气地背起了《静夜思》,这样的古诗词,他已经会用普通话背20多首了。

  “这是我们研习社同仁们最骄傲的成果。”许耀赐说,“儿童阶段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段之一,在这个时期推广普通话,事半功倍。”

  “普小”的第一届毕业生如今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在校庆的留言簿上,满满的都是他们对母校的感恩,小学6年打下的普通话基础让他们在职场多了一项技能,回到内地更加亲切。毕业生李泽江现在在一家律师行工作,他在升中学后没再学过普通话,但有了这6年的“老本”,律师行特地委派了不少内地客户给他,事业上得到了更多的机会。

  许耀赐多次到内地交流和旅行,目睹国家的发展一日千里,深深地为祖国自豪。他说,香港的未来必须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学好普通话大有作为。

  问他,干了50年,还要“推普”多久?

  “革命尚未成功,我辈仍要努力!”许耀赐哈哈一笑。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