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3-20 22:24 点击量:340 大
中
小
“菜篮子”是百姓基本生活的必要基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城市保障“菜篮子”工作造成困难,带来影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做好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并作出专门部署,各大中城市迅速行动起来,切实压实“菜篮子”市长责任制,全力保障群众生活需求,有力地保障了民生,维护了社会稳定。
做好产销对接,连接田间与餐桌。疫情发生以来,各大蔬菜产地生产基本正常,但因交通不畅等影响,一度面临卖难风险。与此同时,城市居民“菜篮子”出现供应紧张情况。不能让市民“菜篮子”空着,也不能让蔬菜烂在地里,这些是发自内心的紧迫感,也是主动担当的使命感。为此,重点城市落实责任,启动有关应急预案,加强供需情况监测,及时做好产销对接,稳定产量和供应量,强化市场流通能力建设,协调调运和交通运输,畅通运输渠道,保持价格稳定,在保障城市餐桌等基本民生需求的同时,也稳定和促进了农民增收。
完善质量监测机制,保障供应品质。让广大市民“吃得饱”“吃得好”,始终是“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应有之义。在面临诸多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各地落实属地责任,坚守质量红线不放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不因疫情而减弱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加强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等质量安全监控,健全相应监测机制;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严格把好不合格产品处置关,绝不让问题产品流入市场,确保“菜篮子”产品质量,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广州:上下联动 加强监测
本报记者 庞彩霞
近日,记者来到广州黄沙水产交易市场,只见新鲜的虾蟹鱼等水产品十分丰富,价格总体稳定,来往车辆正忙着把分包的水产品运往超市门店。
日前,在海珠区细岗市场内,一派买卖两旺的场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细岗市场没歇过市。
广州市民的“菜篮子”之所以稳定、有保障,离不开广州市相关部门的提前部署、精心组织。他们上下联动、加强监测,紧盯猪肉、蔬菜等产品市场发展走势,密切关注疫情防控期间市场供应与消费需求的动态变化,切实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据介绍,目前广州建有35个“菜篮子”产品批发市场,年总交易量880多万吨,其中江南果蔬批发市场是全国最大的水果蔬菜批发市场之一,黄沙水产交易市场是全国最大的水产品进出口批发市场之一。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广州积极组织市里大型连锁商超、生鲜电商与江南果菜批发市场、岭南集团、广弘食品等肉菜一级供应商无缝对接,打通应急供应渠道,保证蔬菜、猪肉、鱼禽蛋等主要农产品供应量足、质优、价稳。例如,与江南果菜市场共同组成工作专班,安排干部驻点,统筹衔接应急调配,协调组织好货车运力,确保对广州商场超市、农贸市场供应。同时,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把粮油、蔬菜、肉蛋奶、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纳入疫情防控期间生活必需品保障范围,对运输车辆严格落实“三不一优先”,即不停车、不检查、不收费、优先通行。在此基础上,加大冻猪肉等必需品储备和投放,新增了4000吨市级储备猪肉,全市猪肉储备规模达12000吨,并适时投放。
日前,广州市审议通过了《广州市关于进一步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做好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的意见》,提出2020年广州“菜篮子”产品的目标任务:2020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30万亩,产量390万吨,自给率保持在100%以上;水果种植面积达到96万亩以上,产量63万吨,自给率维持在60%以上;水产品产量达到50万吨,自给率达到85%以上;生猪年出栏达到80万头,自给率达到12%。
为实现这一目标,广州在财政上加强保障,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大型“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制定《广州市2020年生猪养殖扶持措施》,安排2000万元对有肉猪养殖任务的相关区给予财政扶持,用于生猪生产发展。全力确保畜产品供应安全,加紧恢复本地生猪生产,推进落实新建、改扩建大型生猪养殖项目。同时,提高农机购机补贴额度,极大提高了农户购机积极性。目前,已规划建设了6家省级“菜篮子”现代产业园,建有26家省级“菜篮子”基地,9家农业农村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4家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近期,广州正采取多项措施服务春耕备耕。例如,开通服务热线,市、区两级农业农村部门在全市统一的“12345”服务热线电话基础上,从2月15日开始,同时开设1条市级及10条区级春耕生产服务热线,及时协调、解答或办理农业企业复工复产遇到的问题。根据企业需要,发放了民生保供企业资质证明356张,增发农产品运输车进城证和临时停车证223张,保障紧急时段农产品正常运输供应。同时,组建了31支农业技术小分队下沉到主要农业区的镇村基层,开展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目前,已组织了超过200次下沉镇村基层服务活动,服务范围涵盖7个主要农业区35个镇(街),深受农业生产者欢迎。
厦门:产地对接 多方联动
本报记者 薛志伟
福建厦门市委、市政府在强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严格落实和强化属地责任,把“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厦门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要求,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将“菜篮子”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纳入政府部门绩效考核管理,探索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和保障市场供应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推动落实,开展价量监测,完善应急预案,加强产销衔接,协调调运和交通运输,确保工作落实到位。目前,厦门市“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未出现脱销、断档现象。
夏商(中埔)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厦门岛内最大的蔬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据市场副经理谢建瑜介绍,受疫情影响,厦门市各酒店及餐饮店已基本停止营业,造成市场内原经营针对酒店需求的特色菜经营户业务基本停滞。中埔市场及时组织引导该类经营户调整经营品种,帮助其与包菜、白菜、白萝卜、西红柿等大众菜品的产地对接,加大力度调运大众菜。此外,还组织市场内28家蔬菜运销大户和12家果菜运销大户制定日供应计划,做好耐贮存商品储备,基本满足了岛内市民“菜篮子”需求。
夏商(中埔)农产品批发市场平稳运行是厦门“菜篮子”安全的一个缩影,这也离不开各地区、各部门多方联动和协调配合,从生产、运输、流通、安全等各个方面,保障了疫情期间市民的“菜篮子”安全。
生产供给是“菜篮子”安全的基础。为此,厦门市首先加紧部署春季蔬菜生产,市农业农村局将7万亩蔬菜种植计划分解到各区,落实到生产主体;下达疫情防控期间叶菜稳产保供专项资金400万元,将资金按8000亩叶菜基地面积分解各区;加强种养业生产技术指导,组织农技人员每日针对各生产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增配快检设备,切实守好“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同安区是厦门市的农业大区,也是厦门市‘菜篮子’产品主产区。”同安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区农业农村局不仅派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开展线下生产指导,还积极引进大型市场与种植企业共同研究蔬菜收购、销售等相关事宜。据悉,目前该区蔬菜日产约680吨,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能够满足本地市民需求。
要想满足市民多样化需求,本地生产还远远不够。为此,厦门市着力打造“本埠基地+外埠基地+合作基地”供给体系,提高生产供给能力。
厦门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春节前及时摸底全市副食品供应情况,组织夏商集团发挥国有主渠道作用,对接紧密型蔬菜外埠订单合作基地24家,种植面积8000亩,日产蔬菜670吨。同时,联络周边批发市场,及时调入肉禽蛋菜等主要副食品。
在此基础上,厦门市还指导批发市场复工复产,保障批发供应渠道畅通,组织流通骨干企业加大市场投放,组织超市、百货等商贸流通企业积极拓宽货源渠道,及时补货,为厦门市民“菜篮子”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便利的交通运输和多样化流通渠道不可或缺。为此,厦门市出台《关于统筹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和全面打通省内交通物流的二十条措施的通知》《关于确保“菜篮子”产品和重要生活物资运输畅通的紧急通知》等相关文件,各区交通部门、各单位做好疫情防控和“菜篮子”产品运输服务保障工作。
厦门市商务局还指导骨干流通企业与各区对接,建立农保供微信群,开展蔬菜生产情况调查,实现产销信息共享,加强本地菜产供销对接。目前,翔安区已与夏商、元初、新华都等10余家流通企业开展合作,既帮助本地种植户解决滞销问题,也让市民不出小区就能“云”采购。
成都:随时跟进 产销畅通
本报记者 刘 畅
成都主要农产品消费需求旺盛,“菜篮子”保供稳价关乎每一位市民的生活。成都在大力协助市场供给主体单位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从稳定价格、确保供应、打开销路几方面入手,全面保障城市农产品供给。
“从春节到现在,蔬菜货源供应充足,价格一直比较平稳。整体猪肉价格也降到了每斤35元左右,我们店的自营猪肉基本在每斤28元至32元区间。”成都益民菜市南苑店店长杨为民说。
为了稳定“菜篮子”价格,在保证疫情防控落实到位的基础上,成都市支持引导商场、超市、菜市等尽早恢复开门营业。通过不断健全应急监测制度,成都市发改委每日组织人员随机赴全市100多个采价点询价、采价、核价,及时发现价格异常变化并上报处理。
在确保供应方面,成都目前在地蔬菜面积超过70万亩、晚熟杂柑等水果正陆续采摘上市,近两个月可收获蔬菜近140万吨、水果近30万吨。生猪生产恢复形势持续向好,肉类供应量逐步增加。24家市级重点保供企业主动扩大库存,拓展货源,稳定粮油、蔬菜、肉奶等主要农产品供给。
目前,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和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两大以批发为主的市场蔬菜日交易量1.3万吨以上。同时,5500多家商超和连锁店及成都中心城区490余个农贸市场已全部恢复运营。截至3月16日,“便民流动菜市”进社区339次。
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组建了由11名局领导班子成员牵头,机关102名干部组成了113人的市级重点企业服务专班,带动各区、市、县分级分片对口联系,对成都411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48家国家级农民合作社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工作。针对农产品产销不畅这一问题,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会同相关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已办理《应急物资及人员运输车辆通行证》457个。成都市农产品市场流通协会大力开展市场对接,帮助相关农业企业解决1000多吨蔬菜滞销问题。
“通过在‘全国蔬菜产销对接群’里发消息,重庆、广东的蔬菜代理商和我取得了联系,4月初准备上市的白菜不愁销路了。”汇众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文伟说,一方面要努力保证销路畅通,另一方面公司通过适当提高工资的形式就近聘请工人务工,确保5月初水稻种植不误农时。
上海:及时指导 稳定生产
本报记者 沈则瑾
今年春节期间上海市民居家过年,蔬菜尤其绿叶蔬菜需求比往年翻了一番;随着返沪人数增加,市民对蔬菜的需求量也在增加。上海把“菜篮子”产品生产保供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狠抓措施落实,确保生产不断档、供应有保障、价格基本稳定。
为大力加强生产保供,上海全力以赴抓好蔬菜抢收抢种。严格落实“菜篮子”区长责任制,压实蔬菜生产保护区生产责任。对成熟蔬菜及时采收、及时上市,增加市场供应。据统计,近期上海全市地产绿叶菜日上市量均在3000吨左右,可以满足当前市场需求。
前段时间上海阴雨连绵,给蔬菜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加上部分市民囤菜,出现了超市绿叶菜上市就抢空现象。为此,上海积极抢种补种以青菜为主的速生绿叶菜。同时,针对近期强冷空气影响,及时出台指导意见,加强田间管理,减少低温带来的不利影响。目前,上海全市在田蔬菜长势普遍良好。
为大力加强生产保供,上海还切实抓好生猪和水产品生产。强化非洲猪瘟等疫病防控,加强生产管理,确保上海养殖业生产稳定,畜禽产品及水产品供应有序。组织、协调各区养殖和饲料兽药等相关企业生产、流通和销售,保障肉蛋奶、水产品、种畜禽以及饲料兽药等产品、投入品不脱销、不断档、不暴涨。
上海在大力加强生产保供的同时,着力增强产销对接。
拓宽销售渠道。及时加强与上海市商务部门对接,帮助解决供销矛盾。同时,积极指导蔬菜基地采取基地互助、订单共享等方式,拓宽供菜渠道,解决销售困难。各涉农区创新推行生产基地直达配送的套餐制模式供菜。据统计,当前上海全市已有118家合作社、企业和基地推出了蔬菜等农产品套餐的订单配送服务,市民打个电话就能完成订购新鲜蔬菜,隔日就有送菜上门服务,不用再去超市抢购囤菜。
做好数据采集。自2月2日起,上海推行蔬菜生产供应情况日报制度,每天对全市蔬菜收与种的面积、上市量、价格等数据信息统计汇总,及时掌握生产一线的产销信息,为研判产销情况、合理安排生产提供依据。
强化信息发布。上海通过市区两级三农微信公众号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布以蔬菜为主的“菜篮子”产品销售信息,目前各涉农区均已建立了相关信息发布机制。
为了保证蔬菜货源充足,绿叶菜的供给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质量完全可控,上海下大力气抓好政策支持。首先,加强财政支持。会同上海市财政局,第一时间安排奖补资金用于绿叶菜产能提升,调动农民的种菜积极性;其次,加强蔬菜保险,由安信农保公司另外安排赔款准备金叠加保障,在不增加每亩单位保险费的基础上,保障菜农在获得原保险方案理赔款的基础上再增加理赔款,消除菜农的后顾之忧,保障基本收益;再次,加强金融服务。会商上海农商银行迅速建立保供融资需求快速响应机制,紧急提供信用贷款,重点支持蔬菜瓜果生产、畜禽和水产养殖、种苗生产等生产主体,目前首批贷款已到位。
下一步上海将落实好稳产保供各项要求,针对市民和农业经营主体反映的问题和困难,精准施策,抓好生产管理,确保农产品供应稳定;加大扶持力度,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做好信息监测,确保供应渠道畅通;强化疫情防控,确保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上海将确保“菜篮子”产品生产稳定,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