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4 11:24:41
当前位置:主页频道 > 食品频道 > 聚焦

农业提质量 乡村增活力
文章来源: 经济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2-28 21:24    点击量:279    

  时值岁末,河南的小麦正分蘖越冬,西南的油菜已现蕾抽薹,东北的黑土地仍一片静谧,海南的瓜菜却是五色斑斓。2018年是乡村振兴元年,这一年里,亿万农民迎来了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处处五谷丰登、瓜果飘香,乡村振兴的基础越来越夯实,农业全面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主旋律。

  有人说,中国虽大,但只有两个地方,一个叫城市,一个叫乡村。财政资金向“三农”倾斜,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人才技术向乡村涌流……这一年,乡村振兴战略落地,乡村振兴的制度供给越来越多,亿万农民得到更多获得感。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说,今年以来,各地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有效激发乡村发展活力,逐步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稳住农村、安定农民、巩固农业,就做活了经济社会发展大棋局的“眼”。

  农民获得更多财产权益

  “土地是财富之母。”对部分农民来说,村里的集体建设用地越来越值钱了。就在几天前,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非农建设用地将不再“必须国有”,扫清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法律障碍。据自然资源部最新数据,目前33个试点县(市、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已入市地块1万余宗,面积9万余亩,总价款约257亿元。人们长期关注的农村土地与国有土地不能同等入市的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有了统一‘身份证’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仅具有法人地位,还可以开设银行账户、从事经营管理活动。”一个多月前,安徽凤阳小岗村第一书记李锦柱代表村集体领到了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书,这是全国首批获证的10个集体经济组织之一。

  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标志着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了“身份证”。今后将向全国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颁发登记证书。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凭登记证到相关部门办理公章刻制和银行开户等。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这意味着,每个乡镇、村、组集体经济组织都要对本区域各类人员是否具有成员身份进行确认,这是中央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目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范围已覆盖全国1000多个县市区;全国已有超过13万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这项改革,共确认集体成员2亿多人,累计向农民股金分红3251亿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增收势头不断向上,增收路径不断拓宽,增收动能不断壮大,增收机制不断健全,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速不仅跑赢了GDP,还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1978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34元,2017年,这一数字为13432元,后者恰好是前者的100倍。今年以来,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驾马车”跑得越来越快。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预计到今年底,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将减少85%以上,贫困村将退出80%左右,贫困县脱贫摘帽50%以上。

  农业更加高效绿色

  “有了这个二维码,每罐蜂蜜就都有了‘身份证’,只要用手机一扫,就会显示出所有信息,蜂蜜的产品质量安全情况一目了然。”录入湖南省农产品“身份证”管理平台后,东安县邓定军养蜂农民合作社销售经理邓大鹏很是满意。当前,东安县大力推进农产品“身份证”管理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组织全县43家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合作社)开展培训。县农委农产品质量监管站负责人刘美丽认为,这样既创新了农业质量安全监管模式,也使得企业更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了竞争力。

  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1990年出生的李臣果远近闻名。今年,他承担了苏宁中华特色馆威宁馆的运营,威宁的土豆、“丑苹果”等特色农产品通过威宁馆触网热销,3天就售出土豆超过2500公斤。团队从最开始的2人发展到如今的7人,还在吸纳更多的农村创业青年加入。这源于苏宁与贵州省政府签署的协议,联合借助农村电子商务,推动农产品上行。今年以来,通过对农村贫困户和创业青年开展电商培训,帮他们将地方农特产品推向全国。

  今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工程。目前,借助追溯体系的建设和农产品电商的发展,部分地区转变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据农业农村部统计,54%的农村创新创业主体广泛运用互联网、智慧农业等新技术。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表示,要以数据链提升农业产业链,建立起农民生产与市民消费的有效对接机制,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

  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农业正因势而变。农业部门表示,预计库存较多的玉米2018年减少500多万亩、水稻调减800多万亩,市场紧缺的大豆、花生增加1000万亩以上。各地积极发展优质稻谷、强筋弱筋小麦、优质食用大豆、高产高糖甘蔗等。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规模超过3000万亩,比上年增加1800万亩。今年全国农作物农机化率超过67%,有300多个示范县率先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农村日益成为投资热土

  在田间行走,人们可以切身感受到,农村的吸引力正在增强,看好农村前景的越来越多,下乡投资兴业的越来越多。随着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农村的宜居性明显增强。信息技术迅速普及,使农村与城市的鸿沟显著缩短。物流配送体系进一步完善,使农村与市场连接更加方便。各类返乡下乡人员不断增加,使农村与人才的距离显著缩小。

  农村投资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据统计,今年前11月,全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1285亿元,同比增长12.2%,持续领跑第二、三产业。农村消费增速明显快于城镇,今年前11月,乡村消费品零售额累计为49785亿元,同比增长10.2%,较城镇快1.3个百分点。农产品贸易额、进口额和出口额呈“三增”态势,果菜茶鱼等优势特色产品出口保持增长。

  农村金融环境不断优化。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取得积极进展,推动缓解了“三农”领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今年9月末,试点地区已有1193家金融机构开办农地抵押贷款业务,330家金融机构开办农房抵押贷款业务。全国232个试点地区农地抵押贷款余额520亿元,同比增长76.3%;59个试点地区农房抵押贷款余额292亿元,同比增长48.9%。同时,各地下放贷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流程,农户申贷后最快两天即可获得贷款。

  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今年9月,联合国将最高环境荣誉“地球卫士奖”,授予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浙江的实践是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生动缩影。各地积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退湿还湖、草原治理等重大工程,全面推行河长制,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态明显改善,垃圾、污水、厕所等烦心事加速解决,农村正在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新家园和市民旅游休闲的新去处。(乔金亮)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