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招才引智,如何破解“地域歧视”
文章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7-26 12:34 点击量:427 大
中
小
“出去闯市场,有人一看名片上的公司地址位于西部,直接就把我挡出去了。有人还揶揄说,你这地方还能搞高科技?”
最近,在一次西部经济类论坛上,一家手握核心技术和多项专利的制冷设备制造商说,他们技术实力并不比大牌企业差,但只因名片上的“企业所在地”身处西部地区让他们处处碰壁。最终,他在上海设立了研发中心,并在名片上印了上海的地址和电话,市场开拓工作顿时顺利了许多。
这位企业家的一席话,道出了不少西部企业的创新之痛,也引发不少在场企业家的热议。一些企业家表示,与以往的“地域歧视”相比,这种创新领域的歧视不针对个人,却针对相应的创新型企业,不仅不利于西部地区吸引、留住人才,甚至可能导致“西部人才东南飞”。
西部地区吸引人才有多难?一家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西部铸造企业负责人说:“在上海每月拿5000元工资的人,我掏1万他都不愿到西部来。为什么?就因为觉得西部荒凉,其实我们早就不是昔日模样了。”记者到一些西部企业进行采访时,一谈研发投入,一提人才引进,不少高管都头疼不已。一些企业家说,西部引才难、留住人才更难,即使如今西部地区越来越重视人才,不少人才还是不断外流,人才的马太效应仍在集聚。
这种创新中的歧视固然不对,而且这种情况短期内可能不会有所改观,但一些企业家认为,“创新歧视”折射的西部引才、留才的一些真问题,非常值得关注。
首先是要明确对人才的定位和态度。近年来,人才、创新等词是西部地区各级各类会议的高频词,一些企业家也表示,现在西部地区对人才尤为重视。但不少地区一提引才就说要引进博士、院士,而对创新型人才的定义并不清晰。据了解,各地都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但一些高科技企业引进的紧缺技工型人才,却因为不是博士、教授,不能享受相应政策。
去年以来,部分西部院校“招博士毕业生不限专业”的招聘简章,着实火了一把。这些学校显然把博士比例看成了一种提升学校排名、应对教学评估的“工具”,这也暴露出其短视。对引才、用才没有长远规划,粗暴式的引才过犹不及,不一定能真正用好、留住人才。
其次,尤其应该处理好基础研究型人才与实用研究型人才的关系,多做为人才储备打基础的事,重视基础研究。挖人容易育人难,高端实用型人才的引进立即就能产生经济效益,因此这部分人才成为不少地区争抢的对象,但一些地区在招才引智的同时,忽视了基础学科研究。西部某大学一位从事基础领域研究的大学教授就曾问记者:“现在一些部门对基础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基础研究的地基哪来的‘高楼大厦’?不重视基础研究是不是属于另一种观念上的落后?”
第三,渴望创新无可厚非,但不能“拉大旗作虎皮”。西部地区对创新驱动尤为渴求,各县市都大篇幅地将创新驱动、提高研发投入写入本地发展规划。
但另一方面,一些企业所谓的创新驱动,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洋设备”的盛宴。比如,西部某企业一项引以为傲的创新,来源于对“洋设备”的操作和技术升级;还有企业购进一套国外先进设备就宣称企业已经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这种做法难免被真正的创新者所不齿。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在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当下,各地都在为本地的创新驱动蓄积后劲,西部地区面临的不仅是周边兄弟省区之间的竞争,更要与一线城市的创新高地“同台竞技”。创新驱动,关键在人才。破除部分人对西部的“刻板成见”,提升西部企业创新力,助力西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核心在人才,关键在选才、育才。
西部地区遭遇创新中的“地域歧视”并不可怕,正视问题才是突破瓶颈的正解。需要找准问题、对症下药,需要创新育才引才的体制机制,重视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机制,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拓宽人才创新创业投融资渠道,营造人才宜居宜业环境等。(何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