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产业高峰论坛探讨构建电影产业新基础设施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6-19 16:05 点击量:315 大
中
小
中国电影产业高峰论坛现场,主持人李霞、迈克尔·沙姆伯格、俞永福、王长田、叶宁(从左至右)。
6月18日,在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中国电影产业高峰论坛上,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董事长兼CEO、阿里巴巴影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俞永福指出阿里影业将通过构建用户触达、商业化和内容产业化三大“新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并非针对阿里影业自由项目而开发,因此他强调要做电影行业的服务者,与上游生产内容的影视公司并非竞争关系。
论坛上,好莱坞制片人迈克尔·沙姆伯格表示内容为王,创意才是内容的王道。俞永福也说内容和用户是电影行业中最重要的两端,连接二者的一切都是服务平台。光线传媒有限公司总裁王长田直言不讳地批判电影行业过分的商业追求导致了当下浮躁的心态问题,而另一方面已有的基础教育远远跟不上电影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宁也指出电影人才重在传承,要建立成熟的培养体系,譬如专业片场与影视学校结合的培训基地。
价值定位
“不需要用片单来忽悠资源”
俞永福表示电影产业是一个“资金高度密集、人才密集、风险很高的三高产业。这个产业是一个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但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通过好的内容触达用户。产业的最终决定权在用户手中,他们会用时间和金钱来投票。”俞永福接任CEO之后,对阿里影业做了一些策略调整,通过理性判断区分取舍与轻重。比如内容,就是轻。“我们做少量内容,核心是锻炼队伍和理解内容产业的规律、问题。”
身为一名IT男,俞永福坚信少就是多,所以今年没有阿里影业的片单公布(“去年公布的2017年片单的确有一部分成了PPT项目,我认为阿里影业不需要用片单忽悠资源”),也并不打算收购好莱坞电影公司。“阿里影业今天不具备成为一家全球电影公司的条件,我们的价值定位是做连接中美电影产业的通道。希望成为新的全球电影公司是需要我们投资的,他们对中国新的市场能力、欲望和机会更大。《一条狗的使命》就是这样,一个美国公司到中国要找五个合作伙伴太困难了,所以反过来找阿里影业一个合作伙伴解决所有问题。”
“做电影产业新基础设施跟做平台的公司天生基因有关系,其实平台就是煤水电。很多业务公司在做的全产业链考虑的是主控,是闭环。基础设施给你自己用太奢侈了,为你们家喝个水自己要修一个自来水公司?这太奢侈了。最有意思的就是电影产业里每个人啥都想干,所以我第一个想提出来的就是阿里影业一定不干什么。但是在科技和数字平台如果不是我们赢了,那我觉得全体团队都可以下课了。”
互联网基因
“对线上票务投入没有上限”
根据阿里影业今年三月发布的2016年财报,数据显示阿里影业亏损净额9.76亿元,据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旗下票务平台淘票票为争夺市场投入了巨额票补,去年阿里在互联网宣传发行项目上的支出高达12.9亿元,超过2015年此项支出11倍,单项亏损超过6亿元。
针对这一数据,俞永福表示:“互联网公司的基因决定(阿里影业的思维方式),淘票票是典型的连接内容到用户的服务平台的形式之一,投入虽多,成长也快。淘票票已经完成了第一步,目前中国线上购票的观众是80%以上,而在美国的数据只有30%以上,票务平台在中国有跨越式发展的机会,在这个环节只剩市场份额的变化。第二步是淘票票在电影之上还要做内容化和社区。阿里影业现在最大的优势就是账上的钱还是百亿的规模,(线上票务是阿里影业坚守的阵地之一,)这个投入在我心里没有上限。”
俞永福认为线上票务平台解决的是用户在不到场的时候购票的确定性:“比如说我跟我太太想看场电影,原来的话要去电影院在柜台买票的时候才知道我能买到几点几分、哪一场的什么座位,这对用户来讲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不知道我能不能看到。但是在线票务的出现极大提高了用户的确定性,我可以和我太太商量今天看几点的、哪场电影、什么座位。这样的确定性在过去几年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电影用户观影频次,因为确定性对用户来讲是很大的用户体验改善。”
新基础设施
“自营院线让别人来做吧”
2016年5月阿里影业认购大地影院10亿元人民币可转债,随后又传出进军实体院线的计划,但年底俞永福上任CEO之后阿里影业在院线上就没有更多动作了。
与此同时,万达院线斥资3亿入股博纳影业,双方将就增资扩股、院线加盟、广告合作、影片投资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另一厢,华谊兄弟2016年的年度报告显示,总营收遭遇上市8年来的首次下滑。CEO王中磊曾坦言:“去年出品的多部影片票房表现不及预期,暴露出了我们在院线、发行等环节的不足。”
俞永福表示现实问题是,现在中国的观影场所已经很多了,阿里影业没有把握比现在的业内参与者们做得更好,自营院线不是阿里影业的核心竞争力,支持别人就好。“新基础设施建设的是阿里所擅长的,产业里新兴的,传统基础设施改良方面我们提出建议,让人家来做。”
掌管着一家有互联网基因的电影公司,俞永福对待线上线下的态度也与国外从流媒体转型制片、发行公司的Netflix和Amazon有所不同,比起Netflix为争取线上播映优先权不惜与院线撕破脸的做法,他反而认为将地面电影院和线上平台对立是产业内常见的误区。他认为:“这是两种不同的场景,用户在不同的场景里有不同的体验。从经营的角度考虑,电影院的场景有很多创新和改进的空间,但是大家现在想到的创新只有屏幕,这只是用户感知的一部分。”
■ 言论
王长田(光线传媒有限公司总裁):“这个行业严重亏损,但行业内却坐了最多的头等舱,住了最多的五星级宾馆,开了最多的派对,晒了最多的照片,讨论一个项目就晒照片,好像做多么伟大的事情。好多人的年薪都是100万以上,有几个行业能够支撑?中国又有14000家影视公司。太过分了!”
叶宁(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总经理):“我们不能只盯着票房,在电影领域内我相信不光是爆款会打过一切。头部内容不一定是指非常大制作的超大IP,而是精准化的,只有抓住好的内容,才会打穿通过内容连接的管道,进入到消费者内心,然后形成一个闭环的行为,产生连续性的逻辑。这才是中国电影的未来。”
迈克尔·沙姆伯格(好莱坞制片人):“中国的观众和导演都在求新,电影产业一定要不断为行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人才)。全世界400亿美元的总票房中,中国占60亿~70亿美元,美国占100亿~120亿美元。整体来说,电影产业跟其他产业比起来规模绝对不算大,但做电影能够与世界对话、创造有意思有深度的东西。”
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