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5 01:44:39

“黄帝祭典”之争应走向共赢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4-05 11:19    点击量:351    

  争议各方不妨多些共赢意识和包容心态,共同致力于把文化符号背后的文化资源做大,走向共赢。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只看到文化资源背后的经济利益,而忽视文化本身的保护和传承。

  据媒体报道,对于普通读者而言,“丁酉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和“丁酉年公祭轩辕黄帝典礼”这两个概念很难区分清楚。事实上,它们的举办地分别在河南郑州新郑和陕西延安黄陵,两地距离数百公里。新郑的丁酉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仪式于3月30日举行,而黄陵的丁酉年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4月4日举行。黄帝的公祭究竟在哪儿?问题再次被牵出。

  陕西从1955年开始由当地政府主持祭拜黄帝活动,河南从2006年开始举行大规模祭拜。对陕西来说,数十年的祭拜传统显然是重要的竞争筹码,但对河南而言,对黄帝的祭拜在时间上虽然“晚了一步”,但或许也只能说明是文化意识觉醒的某种迟滞,并不能就此说明祭奠就无合理性。因而,两地对“祭祀权”的争夺,其实很难由某种固化的标准给出一个绝对的裁决。

  但换个角度想,两者之间真的有必要分出一个“胜负”吗?新郑是黄帝的出生地,黄陵则有黄帝的陵冢。现在,两地的争议主要聚焦于祭祀黄帝应该采取陵祭还是庙祭?说得确切一点,假如对黄帝的祭祀上升为国祭,到底应该在哪里祭?其实,到底是陵祭还是庙祭,国祭又该如何选择,历史传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维度。但在国祭没有确定之前,两地的祭奠其实可以并行不悖。

  对黄帝的祭祀,主要是强化文化意义上的认祖归宗。但抛却文化价值层面的考量,各地其实都没有回避此举对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意义。归根结底,“祭祀权”的争议源自各地在文化资源上的竞争。可较之于一般性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具有相当大的开放性,并不必然排他。事实上,近年来与黄帝这一文化符号有关的争论,并不仅仅发生在陕西与河南两地之间。各地在强化黄帝这一文化符号的同时,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程度不等的助力。这表明,只要是建立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各地挖掘同一符号下的文化资源,完全可以实现共生共存,大可不必过于强调“正统”。

  退一步而言,假如国祭最终选定一个地方,并不代表其他地方丧失了祭奠黄帝的资格,否定了其相关的文化资源。毕竟,文化多元本就好过人为的“定于一尊”。再说,强调文化认同、打捞文化资源也好,瞄准文化经济也罢,祭祀并非唯一的方式。与其把重心放在祭祀权的争夺上,不如各自围绕“黄帝”这一文化符号,做全方位的文化开发与保护,陕西、河南两地完全可以依据各自的文化资源禀赋,求同存异、协调分工,既强化对黄帝文化的传递,也体现各自的特色。

  名人故里之争、祭祀权之争的盛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地对于文化资源重要性的认知水平在提升。只要不偏离文化的初衷,其实是好事。争议各方不妨多些共赢意识和包容心态,共同致力于把文化符号背后的文化资源做大,走向共赢。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只看到文化资源背后的经济利益,而忽视文化本身的保护和传承。(作者:任然)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