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个二维码117个数据21个案例 揭秘最高法工作报告五大变化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3-16 07:54 点击量:320 大
中
小
制图/孟绍群
3月15日上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上,《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以2606票获得通过,通过率为91.83%,连续3年保持在90%以上,创1990年按表决器以来历史新高,同时反对票创1994年以来新低。
从初稿到34稿,历时4个半月。23个二维码、117个数据、21个案例……这份通过率再创新高的报告是如何出炉的?有哪些新变化、新特点?
最高法办公厅副主任陈志远今天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今年最高法工作报告有一些新特点,可以概括为“五个多”:亮点多、数字多、案例多、经验多、二维码多。
二维码数史上最多
立体、有声、能动……记者发现,今年最高法的工作报告“很时尚“。通过二维码、AR增强现实、视频H5等技术,将每一项举措、每一组数字都能够直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陈志远告诉记者,最高法工作报告中总计有23个二维码,是历史上最多的。这些二维码链接的内容既有文字,又有H5动图、微视频等传播形式,为人大代表呈现了一份动静结合、丰富多彩的立体式报告。
最高法工作报告历来十分专业,有了这些二维码,非法学专业人士也能看得懂。比如,在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再审案的文字旁,就有一个二维码,一扫码,便是该案再审时的庭审录像;再比如,侵犯“狼牙山五壮士”名誉权案的文字旁有个二维码,扫一扫相关案情一目了然。
陈志远告诉记者,今年的最高法工作报告体例延续了去年三大部分的写法,对每部分的大标题作了调整。把三大部分概括为“三个坚持”,即坚持依法履职,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权益;坚持以深化改革和推进信息化破解难题,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做好2017年人民法院工作,开门见山地点出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通篇用数字说话
翻开今年的最高法工作报告,给人的第一感受就是数字多。
各级法院受理案件2303万件,同比上升18%;审结贪污贿赂等案件4.5万件6.3万人,被告人原为省部级以上干部35人;审结杀人、抢劫、绑架、盗窃等犯罪案件22.6万件……
据陈志远介绍,最高法报告全文共有117个数据,既有各类案件办案数量,也有同比升降情况,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让大家对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以及其他各项工作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陈志远说:“去年,全国法院结案标的额达到4.98万亿元。可以做个对比,根据财政部的数据,我国2016年的财政收入是159552亿元,接近16万亿元,也就是说,全国法院结案标的额相当于财政收入的31%,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
报告显示,2016年,各级法院受理案件突破2300万件,再创历史新高,同比上升18%以上。这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有关,和群众法治意识增强有关,也跟人民法院推进立案登记制改革有关。
陈志远坦言,案件数量增加,对人民群众来说,说明打官司更加方便了。对法院来说,这些数据后面,是广大法官的辛苦付出,是巨大的办案压力。特别是一些发达地区的基层法官,工作很苦很累。许多法院一到晚上灯火通明,大家集体加班,“5+2”“白+黑”已经成为法官的工作常态。
通过案例讲好故事
记者发现,今年最高法工作报告中案例特别多: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再审案,“红色通报”人员李华波贪污案,“红色通报”人员闫永明职务侵占案,徐翔等操纵证券市场案,“快播”公司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周世锋等颠覆国家政权案,陈满申请国家赔偿案,再审改判王力军无证收购玉米无罪案,福喜公司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
在逾万字报告之后,还有长达43页的附件,在附件第5页右下角出现了一个“有关刑事案件庭审现场”的二维码,经手机微信扫码后即可跳转至网页,其中聂树斌案排在第一位。
陈志远告诉记者,各级法院受理的2300多万件案件中,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和典型意义的案例非常多,报告选取21个案例做了简要介绍,有的案例还在附件中做了延伸说明。
这些案例给代表们留下深刻印象。以聂树斌案为例,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光权认为,和以往要“亡者归来”或“真凶再现”才能纠错不同,聂树斌案不存在这些情况,检察机关、法院认为20多年前的案件定罪证据存在重大缺陷就予以纠错,体现了疑罪从无原则。
陈志远说:“最高法工作报告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精神,引导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各项工作亮点纷呈
记者发现,报告虽然只有20页、11000余字,但反映的是全国法院一年来的工作,内容涉及立案、审判、执行以及司法改革、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可谓“简约而不简单”。
报告指出,要完成巡回法庭总体布局,深化立案登记制改革,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全面推进司法责任制等基础性改革,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推进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深化司法公开,创新司法便民措施,推进执行改革十个方面重大改革。
陈志远解读说,一年来,全国各级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惩治贪污贿赂犯罪、严惩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犯罪、严惩电信网络犯罪、纠正冤假错案、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10个方面重大改革等,各项工作亮点纷呈。
报告全文共出现“改革”53次,出现“信息化”9次,出现“网”字39次。
“10项工作既写了司法改革,又写了信息化建设。这是为了充分体现人民法院工作‘一体两翼’的布局,也是今年最高法工作报告的最大创新。”据陈志远介绍,报告的第一大部分主要是人民法院依法履职、完成审判执行工作任务情况,这是工作的主体;第二大部分表明了司法改革和信息化建设是推动人民法院工作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
基层经验多接地气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公安分局政委张仙蕊评价说,最高法工作报告中提到很多基层法院的工作,显示出报告很接地气。基层法院干警的工作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对干警也是一种鼓励和支持。
湖南、广西、海南、云南等法院在景区设立审判点,就地化解旅游纠纷;陕西咸阳、宁夏吴忠等118个中级、基层法院开展家事审判方式改革试点;新疆及兵团法院开展巡回审判5400多次;内蒙古、西藏、青海等法院推广“车载法庭”;安徽、重庆、陕西等法院推广“背包法庭”……基层法院经验被写进工作报告并非新鲜事,但如此密集的点赞却是头一回。报告充分反映了全国法院工作情况,点出了各省区市法院的亮点工作,实现了全覆盖。
陈志远解释说:“人大代表来自全国各地,希望了解本地法院的工作。最高法在报告中回应了大家的要求,点出了全国各省、区、市法院以及解放军军事法院和新疆兵团法院的特色亮点工作,以便让大家对全国法院工作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据介绍,报告起草过程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十分重视各界反馈的意见建议,带领起草组反复研究,认真吸收。后期修改时,周强常常下班时带上报告稿,在家中反复斟酌推敲。3月10日早上7点多,报告正式送印。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报告稿先后做了30多次较大修改,报告起草组内部的修改则不计其数。(本报记者 刘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