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栗川村 贫困村变身“学霸村”
文章来源:新华社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3-14 18:28 点击量:443 大
中
小
新华社兰州3月14日电(张文静 曹应森)几亩黄土地,刨了几十年,刘彦宏和爱人也没刨出个名堂。他很庆幸,没让一双儿女走他的老路。
“剁开一粒黄土,半粒在喊渴,半粒在喊饿。”诗人写尽黄土地的贫瘠。这正是刘彦宏家乡的真实写照。
干旱少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西巩驿镇栗川村栗川社几乎“十年十旱”。在这里,54岁的刘彦宏亲身经历过的旱情多得数不清。因为常年干旱,这里是有名的贫困村。
想尽办法送孩子出去读大学,是刘彦宏的梦想。刘彦宏所处的村社离全国著名“高考状元县”白银市会宁县很近。逢年过节,村里人都去会宁县城赶集。看到教育带给会宁的变化,刘彦宏和村里人更深受鼓舞:“一定要让娃们上学,读出来,走出去。”
刘彦宏不断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从文具到课外书,他没有苦过孩子。上学需要钱,地里赚不够,他一咬牙、一跺脚,就把孩子托付给爱人,自己去外地打工。
“我就靠精神支持,只要为了孩子有学上,再苦都不觉得累。”回忆起过往的艰难,刘彦宏没有抱怨,反而为自己的远见卓识骄傲。
在刘彦宏的支持下,一双儿女均考上了大学。儿子2011年从山东建筑大学毕业后,就职于济南一家企业,每月收入有四五千元。女儿2015年从遵义师范学院毕业后在新疆一所小学任教,每月算下来也有四千多元收入。
2011年,刘彦宏回到了家。“娃都有出路了,逢年过节,还给我们补贴。”他说,教育改变了他家的命运。孩子们再也不用像他们一样靠天吃饭。
在栗川社,不仅仅是刘彦宏重视教育,整个村庄都崇文重教。全社66户农户中,有大学生的农户就有40多户。“这个村就是‘学霸村’,毕业后的大多数学生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因为老百姓的观念更新了,不读书没出息。”安定区西巩驿镇镇长李国平告诉记者,苦供一名学生,造就一位大学生,就能脱贫致富一家农户,带动一方群众,这是当地“扶贫先扶智”的经验之谈。
安定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雪保安认为,对贫困地区来说,一个大学生出来了就能把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带动起来。“扶贫先扶智。贫困地区的群众越来越重视教育,坚持下去,我相信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可持续的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如今,“扶贫先扶智”的教育脱贫之风在安定区盛行。宁远镇闯家岔村党支部书记张春玲介绍,随着政府部门的大力宣传以及相关政策的落实,村民对教育日益重视。“全村180多户农户中,有近一半农户家里供着至少一名大中专学生。”
甘肃省教育厅介绍,今年,甘肃将进一步强化教育精准扶贫,建立教育扶贫协作推进机制,提高学生精准资助水平,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教育,使更多群众通过教育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