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热潮来袭:看内蒙古大草原上一场24亿元的“恋爱长跑”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3-09 08:58 点击量:275 大
中
小
新华网北京3月9日电(汪亚) 引入市场机制让社会资本参与民生相关领域建设,PPP作为一种项目运作模式早在20年前就开始在我国实践。近年来PPP再度成为经济领域焦点话题,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以及中国PPP基金公司的成立,让社会各方再度感受到了政府推广PPP模式的决心和力度。
如何破解社会资本“疲软”难题,让政府实现“少花钱、多办事”的目标,并保障PPP项目顺利落地运营……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1、2号线的工程建设从入PPP项目库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再到顺利开工就是一例典型案例,那么它又有哪些“后天因素”因素值得借鉴?
据了解,作为财政部PPP示范项目之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1、2号线一期工程PPP项目总投资355.96亿元人民币,期限30年,由5年建设期和25年运营期组成。回报机制为“使用者付费+政府可行性缺口补助”。
在参与该项目的投资方中,记者注意到一家名为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PPP基金公司)的机构身影。作为由财政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中国建行、邮储银行等11家单位共同发起设立的基金公司,它的年纪还不满一岁,而注册资本高达1800亿元,可以说是PPP项目投资中名副其实的“国家队”。中国PPP基金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上,公司拟采用股权投资方式参与,并已于2016年7月27日与呼和浩特市政府签署了《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1、2号线一期工程项目合作协议》,拟投资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1、2号项目24亿元,其中1号线投资不超过11亿元,2号线投资不超过13亿元。为何有着政府“血脉”的基金公司要参与投资呼和浩特市的PPP项目?这与推进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初衷是否相悖?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副巡视员包烂漫告诉记者,相较于投资金额而言,中国PPP基金公司参与到PPP项目投资本身的引导、增信及规范作用更为重要。
据悉,中国PPP基金公司投资期限通常在20-30年,能够匹配绝大部分PPP项目的投资运营需求。“这样不仅可以平滑PPP项目净现金流前低后高,解决一般融资短融长投的期限错配风险,而且通过国家级PPP基金成为项目股东之一,还能提高社会资本方参与PPP项目的积极性,提高社会资本方对项目成功实施以及政府方履约的信心,进而引导更多社会资金进入PPP项目。”包烂漫向记者介绍时,用“完整的婚姻”来形容这场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
寻求与中国PPP基金公司“恋爱”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它的增信作用。包烂漫指出,通过国家级PPP基金的参与为项目增信,提高项目融资可获得性并降低项目债权融资的成本,使得项目更容易通过银行的风控评审,同时增强项目公司与银行谈判的议价能力,降低债权融资成本。
呼和浩特市财政局副局长赵英杰表示,从股权结构看,争取中央政府政策、资金的支持,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引入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和PPP引导基金共计97.5亿元的股权投资,增强社会资本投资信心的同时也使股权结构更趋合理。按照国家要求,基金投资到每个项目的额度大约为该项目总投资额的10%。“作为被国家PPP基金公司确定为第一批签约合作设立子基金的省区,按此计算,中政企内蒙古基金至少可以带动我区570亿元的项目投资。” 周期长、回报率低、项目吸引力不足,社会资本“望而却步”,这些都是制约PPP模式发展的痼疾,对症下药,通过发挥“国家队”的带头和表率作用,中国PPP基金的角色定位或将带来中国PPP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