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5 02:22:07

中学地下埋有川军墓? 江苏沛县:开挖确认后将建纪念设施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8-19 08:23    点击量:293    

  江苏徐州沛县杨屯镇杨屯中学教学楼

  李东虎搜集了很多杨屯中学埋有川军遗骸的资料

  (原标题:沛县民政局:确有烈士遗骸)

  / 村民急电 /

  徐州沛县杨屯镇杨屯中学,这里掩埋着数十具川军无名将士的尸骨,因为即将改造搬迁,担心这些遗骸被弃。

  / 各方说法 /

  “村里很多上了岁数的老年人,曾经看到过当年这些坟墓的木牌,上面写着将士们的家乡:四川。”

  据多位杨屯镇的老人讲述,“川军蛮子林”是墓群当年所在区域的俗称,杨屯镇老一辈皆知。

  曾于上世纪80年代初在杨屯中学读初一的张敬刚则称,曾亲眼见到学校翻建时挖出多具骸骨,当时翻建的也正是学校现在的“致远楼”。

  年过六旬的村民董继发承认,自己和老伴曾在40多年前,将一块大石碑埋在自家南墙下,这块碑疑似是川军将领的墓碑。

  / 官方表态 /

  基本认可蛮子林是抗战时墓群的说法。在取得开挖许可权后,一经开挖核实,考虑建纪念设施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当年抗战爆发后,曾有350万川军出川抗战。尤其是抗战初期川军参加的滕县保卫战,被称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最为悲壮的战役之一,不少川军战死疆场,葬身异乡。78年后,一通来自徐州市沛县杨屯镇、距离当初滕县战场仅20公里的急电,在川军后人中再次引发轰动:几天前,当地一位村民联系巴蜀抗战研究院说,这里至今还掩埋有数十具川军无名将士的尸骨,“因为即将改造搬迁,这些遗骸担心被弃。”

  来自异乡的急电引起川军后人们的重视,这10天以来,川军后人们两地奔走,联合沛县当地民政部门不停搜集证据。功夫不负有心人。昨日,沛县民政局优抚处郝敬利股长致电巴蜀抗战研究院,给出答复:基本确定当地有抗战时期墓群,一经开挖确认,将建立纪念烈士设施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异乡来电

  疑似有川军墓群在杨屯镇

  8月7日晚,巴蜀抗战研究院的川军后人何允中接到一通意外来电,电话另一端是徐州沛县杨屯镇一位村民李东虎。他告诉何允中,他们村里有一墓群,都是当年参加了滕县保卫战的阵亡将士墓,约有烈士50余位。当时有木质墓碑,后建学校将尸骨掩埋在下面,现要开发为旅游区,学校将被搬迁,将士遗骸恐被遗弃。

  何允中的心立刻揪了起来,立即将消息通知巴院成员,召集开会商量此事。

  记者在次日联系上了这位热心的李东虎,在他浓浓的徐州口音中,仍能感受到他的迫切心情。

  他说,这片坟墓具体地点位于江苏沛县杨屯镇的杨屯中学。1938年滕县保卫战爆发时,这里还没有学校,原址是一所寺庙。战斗结束后,这里就掩埋了不少牺牲的将士。后来这里建了一个杨屯中学,把坟墓平完了,不过尸骨都还在校舍下面。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扩建,还挖出过小部分的尸骨。

  “村里很多上了岁数的老年人,曾经看到过当年这些坟墓的木牌,上面写着将士们的家乡:四川。”李东虎说,“我曾经翻过家里的县志,没有找到相关记载。但是有许多村里的证人在,可以肯定地说,葬的这些都是四川人,没有一个是外省的。”

  紧急会议

  川军后人成立调查工作组

  接到李东虎来电的第二天,何允中就同巴蜀抗战研究院的川军后人们召开了紧急会议,还成立了一个“沛县往事追踪工作组”。

  在他们的计划中,核实确认杨屯中学下是否有墓群,是否是川军墓,是第一要务。“不论当地要怎样开发规划,我们一定要第一时间采取行动去保护,决不让川军父辈的安身之地就此消失”。

  他们一方面搜集川军曾在沛县战斗甚至牺牲安葬的史料进行佐证;另一方面,亲赴沛县杨屯镇,走访当地老人,墓群的见证者,复原当年的画面。巴院在江苏、山东两地的成员纷纷赶到了沛县,而何允中则和在川的川军后人们日日搜集和讨论当年的史料。

  “小时候祖母给我讲过滕县保卫战。”一位川军后人分析说,这片坟墓有可能是参与了滕县保卫战的将士的墓,“王铭章师长的遗骸可能会运回四川,其他中下级官兵肯定能运回徐州,沛县离滕县最近,直到5月19日国军撤退后才被日军占领,这么多遗体是有可能就近掩埋的,沛县没有重大战事。”

  何允中也称,日军占领临城后,沛县是滕县城内突围官兵的渡湖撤退线路和收容集结地,“我父亲和税师长就是走的这条路线,突围官兵在湖东岸曾有战斗和遭受虐杀,沛县在湖西,也是徐州市西,湖东是徐州市正北。”有人通过看地图分析,现滕州正是当年的滕县,从地图上看,正好与杨屯相隔一座昭阳湖。“1952年前沛县还曾属山东省滕县管辖,昭阳湖旱期有路直达两岸。”

  实地调查

  学校翻建时曾挖出多具骸骨

  根据赶赴沛县的川军后人王愔求证,曾生活在杨屯镇的一位95岁的老人称,那片川军墓地旁边的树林,被当地人叫做“川军蛮子林”。据老人的讲述,那里葬的川军,是在滕县战场牺牲后被运至此地安葬的。

  之后的几日,川军后人们在走访查证的同时,给沛县当地民政部门发了封联名信函,告知当地疑似有川军墓群的同时,希望查证后当地部门能够帮助保护。而沛县当地政府和民政局在收到信函后,立即派出人手实地调研。据多位杨屯镇的老人讲述,“川军蛮子林”就是墓群当年所在区域的俗称,杨屯村老一辈皆知。

  杨屯中学副校长吕高军称,“蛮子林”就位于学校“致远楼”一带,他曾无数次听前几任校领导及老一辈杨屯人说起过,这一带埋有抗日将士的遗骸。

  曾于上世纪80年代初在杨屯中学读初一的张敬刚则称,曾亲眼见到学校翻建时挖出多具骸骨,当时翻建的也正是学校现在的“致远楼”。

  另一线索来自一对杨屯镇的老夫妻。年过六旬的村民董继发承认,自己和老伴曾在40多年前,将一块大石碑埋在自家南墙下,这块碑疑似是川军将领的墓碑。董继发称,当年这块碑立在村里,离杨屯中学不远,后来被推倒了,因为碑上面有不少文字和图案,听说是纪念打仗的人的,怕碑损坏,“我和老伴就挖了个坑,把碑埋了下去,然后建起墙头,40多年了都没有动过。”

  最新进展

  基本确定有墓群存在

  开挖确认后可建纪念设施

  昨日,沛县民政局优抚处郝敬利股长代表沛县民政局向巴蜀抗战研究院致电,答复了联名信中的保护墓地诉求。

  “基本可以确定学校下面确实有墓,有尸骨”,郝敬利股长表示,“极有可能就是川军烈士的墓群”,但在尚未进行挖掘核实之前,不敢百分之百确认。他们正在积极争取对墓群所在地申请开挖,一经确认这里是川军抗战烈士墓,将考虑建立烈士纪念设施,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至于是原址建立,还是另外选址,以及规模、形式,将与川军后人们及政府各部门多方商讨决定。此外,郝敬利还表示,杨屯中学所在地拆迁,是基于矿区有塌陷可能所作的预防性迁移,不具备商业性质。

  历时10天的沛县墓群保护行动终于取得了阶段性大进展。但对于何允中和行动小组而言,到纪念碑重新竖起的那一天,才是真正让川军父辈安息的时刻。

  (成都商报记者 辜波 王垚综合都市晨报)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