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需要创新的“洪荒之力”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8-10 17:14 点击量:309 大
中
小
王晓冬
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席卷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重塑经济竞争力、重构经济秩序的重要力量,为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和巨大的创新动力。面对此轮信息革命浪潮,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将信息化工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网信事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和新要求,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可以看出我国信息化战略总体轮廓日益清晰,并逐步成为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成为走中国特色信息化道路、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指引。
一、凝聚中国梦的战略愿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就明确提出了“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重要论断,这是我们准确认识和理解信息化的基本出发点。这一重要论断说明,信息化已经由技术工具嬗变成为最具活力的创新要素,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发挥着日益突出的引领作用,必须从民族复兴、国家崛起的全局高度来认识和定位。正所谓“国家利益在哪里,信息化就应该覆盖到哪里”,信息化要围绕通往中国梦的道路上存在的各种艰难曲折的实际问题,为经济新常态提供新动能,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新手段,为国家战略实施提供新路径,为国家竞争提供新要素,为国家创新发展打造新空间,在“一带一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三去一降一补”、精准扶贫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任务和和重大工作部署中发挥显著创新驱动作用。
二、开放担当的国际视野
信息革命浪潮正在打破国家界限,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可以和谐相处、互利共赢的网络新空间。我们已经看到,互联网使得世界成为一个天涯若比邻的“网络地球村”,大数据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创新无极限的“数据新大陆”。信息革命具有的开放、公平、共享的天然属性,为人类共享技术、创新文明成果提供了可能,网络治理和信息化发展已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内部的事务。近年来,我国打造了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博会等全球性高端交流平台,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互联网全球治理之中,在中美互联网论坛等重大国际场合倡导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从全人类共同福祉的视角,提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并具体提出了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充分体现了我国在拥抱信息革命、发展互联网的开放包容态度和大国担当。
三、造福人民的根本宗旨
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开宗明义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民,他指出“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我们发展网信事业的根本宗旨和价值导向。信息化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近年来,我国明显加快了农村互联网建设步伐,开展满足人民群众切身需要的“互联网+政务”、“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等专项工作,出台了《互联网信息搜索服务管理规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一批切实保护老百姓正当权益的法律法规,以“一号、一窗、一网”为特征的政务服务模式得到全面推广,社会公众办事创业便捷度明显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了信息化的发展成果。
四、张弛有道的政策体系
同历次工业革命相比,信息革命具有更加复杂的发展机理和运行规律,将信息革命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结合,也必然会面临着安全与发展、开放与自主、创新与合规、活跃与清朗、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等复杂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此有鞭辟入里的分析和辩证精准的阐述,体现出了科学辩证的治理思维。以此为指导,我国网信事业张弛有道的政策治理体系逐步形成,依法治网、创新强网、安全固网的格局基本确立,在监管、引导和规范产业和市场发展方面已经开始发挥出显著作用。一方面,我们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更加宽松,为优秀企业、科研创新、优秀人才、网络约车等新模式松绑释放出了更加巨大的创新活力。另一方面,政策红线和合理管控机制更加清晰,坚守网络安全底线,坚决化解系统性风险,坚决打击恶性竞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等不法行为更加有力。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信事业系列讲话精神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是当代信息化人要走好的“长征路”,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着核心技术的壁垒和封锁、世界各国的高水平竞争、网络安全防护以及技术无人区的创新挑战,需要我们迸发出创新的“洪荒之力”,全面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安全能力、文化能力、信息战能力,在驱动信息化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产业、企业和个人的价值。(作者为国家信息中心政务外网发展规划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