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迎入汛以来最大降雨 市民可实时查询积水情况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7-20 09:13 点击量:316 大
中
小
从7月19日早7时开始,淅淅沥沥的雨下了一整天,截至记者20时发稿时,全市平均降雨量已达22.4毫米,城区24.7毫米。根据市气象部门预测,此轮降雨将持续至20日夜间,大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将达到60-100毫米,是本市入汛以来的最大降雨。此次降雨期间,百度、高德首次推出“积水地图”,市民可实时查询积水情况,规划出行路线。
19日早7时30分,市气象局发布了暴雨蓝色预警信号。19-20日两天有较强降雨,过程累计雨量将达“暴雨量级”,局地可达“大暴雨量级”,提示市民减少户外活动,尤其山区要防范地质灾害。此次降雨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累计雨量大,降雨云团自西南方向的房山区、门头沟区向东北方向的顺义区、平谷区移动,西部山前、东南部地区雨量较大,局部地区可达大暴雨。昨天最大降雨出现在昌平区响潭,达到111.4毫米。最大雨强为昌平花塔,19日早8时至9时,仅一个小时降雨量就达56.8毫米。
据了解,“暴雨蓝色预警”是指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暴雨量级”指24小时降雨量达50-100毫米,“大暴雨量级”指24小时降雨量达100-250毫米。
针对此轮强降雨,19日下午市防汛办启动Ⅳ级应急响应,要求各区做好自主预警响应措施,加强应急值守、重点部位巡查、雨天道路交通保障和较强积水险情处置。特别是山区各乡镇要加强应急值守,提前做好转移准备。目前丰台区已经对程庄路、丰益桥等重点积滞水点提前布控5台抢险单元。截至目前,个别灾情已被排除,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城市运行整体平稳。
自6月1日入汛以来,全市平均降水量达到117.3毫米,与常年相比偏少28%。市气象台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虽然降水总量偏少,但是局地强降雨呈现出频发、多发的趋势,短时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入汛以来本市共出现23次降水天气过程,其中伴有雷电20次、短时大风11次、冰雹11次。
据气象部门预测,7月下旬进入主汛期后,本市平均降雨量将达到160-180毫米,比2015年同期降水量(156毫米)偏多,较常年同期(197毫米)略偏少,主要强降水过程将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
今年汛期交管局首次与高德地图、百度地图合作,一旦本市启动暴雨橙色及以上预警,将在手机导航地图里实时显示积水点信息。目前,涵盖北京128个积水点的“积水地图”已上线,小伙伴们可随时查询。其中,15个重度积水点可提供实时积水提醒及绕行线路。不同等级积水点用不同颜色区分,红色为重度、橙色为中度、蓝色为轻度。
由于本轮降雨较强,市气象部门提示,请广大市民尽量减少户外活动、主动避险。特别是山区,较强降雨引发山区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需加强防范。
应急
5条公交线路避雨绕行
7月19日7时30分,市气象局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公交集团随即启动应急预案,5条公交线路采取绕行等措施。
市气象局发布预报,北京城区及西部山前地区将出现短时强降水,并伴有雷电。公交集团当日增配各市区线路的机动运力,在满足工作性客流通勤需求的基础上,着力缩短上、下午低峰以及晚二次高峰的雨天行车间隔。
天安门地区、故宫地区、颐和园、动物园、奥林匹克公园等景点周边和火车站、长途车站周边的公交线路各增配2部机动车,增发车次,减少市民雨天候车时间。
截至19日晚,677路、896路、832路和956路受积水影响,甩站绕行。925路受东二道河路面塌方影响, 双向停驶。公交部门提示乘客,出行前请关注线路运营状态变化,及时调整雨天出行计划,并可拨打96166了解更多出行资讯。
释疑
专家解释“七下八上”为何雨水多
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雷蕾称,汛期出现局地暴雨比较常见,从目前大面上看,这次降雨量没那么大,和当年“7·21”特大暴雨没有可比性。另外,气象专家也解释了为何主汛期(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雨水这么多的原因。
北京市气候中心副主任王冀表示,从6月1日入汛以来至7月14日,全市的降水量总计达到107.6毫米,相比常年154.9毫米偏少47.3毫米,比去年同期偏多30.3毫米。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城区降水为50-80毫米,其余地区在100毫米以上,其中北部地区的佛爷顶、怀柔、上甸子以及西部的斋堂达到140-170毫米。6月27日本市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全市平均降雨量24.7毫米。
据统计,今年6月全市降水量为96.6毫米,相比常年77.5毫米偏多19.1毫米,怀柔降水量最多,达149.8毫米,比常年偏多1倍。7月以来全市降水量仅为11.0毫米,目前,副高偏南,冷空气活动较弱,主要影响华北地区降雨的副热带高压、季风系统仍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导致7月前期华北地区干旱少雨。
从常年来看,“七下八上”(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是北京全年降雨最集中的时段。据了解,这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有密切关系。每年到了七月中旬前后,副热带高压再次向北移动,八月份,副热带高压达到最北位置。副高西侧的西南气流或偏东气流把洋面上的水汽源源不断地向陆地输送,为华北、东北和京津地区的大降水打下基础,倘若又遇有冷空气活动,就促使水汽发生凝结,很容易发生降雨。 汛期天气变化快,局地生成阵雨的情况较普遍,特征往往是局地性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