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在校园“保卫北京话”还远远不够
文章来源:新京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6-02 10:48 点击量:397 大
中
小
普通话的“一统天下”,固然是一种现实交流的需要;但普通话和方言的并行不悖、自由转换,其实才是最好的城市文化景象。
近日,首份《北京市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在京发布,这是我国第一部地方语言状况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北京市中学生对北京话认知情况日渐式微,本市正探索开设校本课程、方言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带动青少年保护和传承老北京话。
老北京在哪?一定不在三里屯时尚无比的店铺里,也不在后海小资味道十足的咖啡店里,而是在鲜活的“京片子”里。不单是北京,要想发掘任何一座城市的本地气息,就有必要去方言中感知与领悟。
遗憾的是,很多城市里——尤其是“国际大都市”范儿越来越重的一线城市里,方言却逐渐开始落寞,不但鲜有外地人去主动学习城市方言,就连很多土生土长的本地孩子,也逐渐“听不懂,说不了”方言了;甚至,还有的人拒绝学习方言,因为他们觉得作为大都市的孩子,去讲方言是件“很土”的事情,很丢人。
北京市的相关部门,能够认识到老北京话的尴尬状况,并且开始想办法改变,值得点赞。但单单指望校本课程、方言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去带动青少年保护和传承老北京话,还远远不够。要知道,老北京话也罢、粤语也罢、上海话也罢,都是浓郁地方文化生活及城市气息最直接的表现,没有生活氛围、没有语言氛围,哪里会有语言的勃兴呢?
况且,一些地方相关部门对方言的态度,一直处于一种摇摆姿态。现在通过调查觉得老北京话式微了,于是开始想各种招儿希望能带动青少年保护和传承老北京话,但不要忘了,此前诸如禁止电视节目说方言的规定,也是让人“记忆深刻”的。
普通话的“一统天下”,固然是一种现实交流的需要;但普通话和方言的并行不悖、自由转换,其实才是最好的城市文化景象。要知道,对任何一个城市来说,方言中所蕴含的文化传承与本土气息,根本不是普通话可以诠释与涵盖的。
当下中国,“千城一面”早已被人诟病许久。这其中,建筑审美的高度趋同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体现城市精神气质的方言的式微,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的本地话里,浸透着当地的悠久历史与人文价值,当方言开始没落,如何能够指望城市长出不一样的文化与面孔?
探索开设校本课程、方言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只是保卫北京话的一个引子与态度——告诉了青少年,方言不是一种“很土”的话,值得我们去学习与传承。归根结底,方言要复兴,就要融入到城市整体文化的塑造中去综合考量。(曹旭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