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2 11:36:22

谭天星:充分发挥华侨华人的优势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2-21 18:56    点击量:265    

  原标题:谭天星:充分发挥华侨华人优势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切视察暨南大学,了解学校教学科研、文化学术、人才培养等情况,勉励学生好好学习,将来为社会作贡献,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希望暨南大学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办学特色,把学校办得更好,为海外侨胞回祖国学习、传承中华文化创造更好条件。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感办好侨校,发挥华侨华人优势,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暨南大学的办学成果,对进一步办好暨南大学、擦亮金字招牌、坚持立德树人、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是暨南大学进一步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也是新时代办好华侨高等教育、传播中华文化的行动指南。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一是要充分认识华侨华人在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中重要而独特作用,广大海外侨胞是“连接中国梦与世界梦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进一步激发、汇聚广大侨胞支持、参与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热情和磅礴力量;二是要坚定华侨高等教育的办学政治方向,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把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三是要明确华侨高等教育的“立德树人”目标,努力将侨校内地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港澳台学生培养成自觉拥护祖国统一,拥护“一国两制”、为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做贡献的坚定爱国者,将华侨华人学生培养成热爱中华文化、对华友好、主动担当中外交流的文化使者;四是要坚持办学特色优势,始终秉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办学方针,坚持“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紧紧抓住人才队伍建设和高水平学科建设基础性工程,把学校办成广大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心中的名校;五是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拓展国际交流,以把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为己任;六是要积极担当,为“一带一路”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培养人才、贡献力量。

  目前,港澳台侨生在暨南大学、华侨大学较为集中,其他各类大学也不同程度招收。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的重要讲话同样为广大高校开展好港澳台侨生教育指引了方向。

  二、准确把握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基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此次视察暨南大学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我们要不断加深对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基本原则、基本规律的认识,使中华文化真正成为我们走向世界的核心优势。

  一是突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传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世界上各种文化之争,本质上是价值观念之争。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要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的联系上,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方方面面。

  二是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传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在传播中华文化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符号、器物、歌舞等感官层面,更要讲好符号背后的中国故事、中国理念,注重挖掘民族精神,把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时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在世界上弘扬起来。

  三是遵循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规律。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受众是国外民众,与我存在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和思维模式等诸多差异,要遵循“因地制宜”、“柔性表达”、“双向传播”原则,深入研究不同国家不同受众的文化传统、价值趋向和接受心理,打造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要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方式,充分运用讲故事、概念隐喻、谚语俗语等技巧,寻找文化共性,激发人性共鸣,努力做到“中国故事、国际表达”,增加国外受众对中华文化的亲近感和接受度。

  四是创新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手段。要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机遇,把握社交媒体和移动终端日新月异的变化趋势,注重传播形态的开放性、快捷化、多元化,借力海外社交网络,打造文化传播平台,实现传播的多媒体化。要坚持区域化、本土化、分众化生产方式,加强分类设计、定向供应,做到量体裁衣、精准推送,让国外受众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切的体认和理解。

  三、 以侨为桥,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不仅是总书记对暨南大学的殷切希望,也是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要求。分布在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万华侨华人是中国走向世界、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友好使者、天然桥梁和独特机遇。我们要因应世情国情侨情的发展变化,自觉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我们今后开展侨务工作的基本遵循,以侨为桥、多措并举、务实创新,用海外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传播的语言,更好地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让世界分享中华文化之美。

  做优涉侨文化传播品牌。文化传播必须重视品牌效应。要完善统筹管理机制,制定发展规划,协调有关部门、群团组织和各地统战侨务部门发挥各自优势、与时俱进做精做优“文化中国”等品牌。重点做好“四海同春”艺术团慰侨访演、全球华人音乐会、书画展等各类展览赛事,办好“水立方杯”海外华人中文歌曲大赛等特色项目,不断丰富活动内涵,实现“文化中国”品牌提质升级。

  壮大华侨华人文化传播力量。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政府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着力激发侨社内生动力,加强对海外侨界重点文化社团和人士的团结引导,办好海外侨社文艺骨干培训班,培养一大批具有家国情怀致力中外友好的中华文化传播的民间使者,重点扶持侨社开展“华星闪耀”等影响好、水平高、聚人气、接地气的活动,扩大侨社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要鼓励社会组织、中资机构、留学人员和出境游客等参与人文交流项目,扩宽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渠道。

  着力发展海外华文教育事业。海外华文教育是保持广大海外侨胞民族特性的一项留根工程。中华语言文化海外传播,首先是要做好对华裔青少年的传播。要不断完善海外华文教育工作机制,坚持华文教育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方向,发挥华文学校、高等院校、华文教育基金会以及有关部门、地方的积极性,特别是发挥好海外2万多所华文学校的优势,紧扣教师、教材、教法三大关键点,不断提升华文教育水平,使之发展成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重地。要坚持中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提高华文学校师资水平;坚持“通用型”教材和“本土化”教材相结合,提升我编教材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提升“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中华文化大乐园等中华文化体验活动实效。

  增强涉侨文化传播能力。中华文化海外的有效传播离不开海外华文舆论场的健康发展。要发挥中国新闻社“龙头”作用,加强全球华文资讯中心建设,优化中国新闻网、海外网、中国侨网等平台,构建云媒体、立体化传播体系,不断增强国际传播能力。要做实做强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办好世界华文媒体论坛,推动华文媒体转型升级,支持海外华文媒体以多种方式客观真实介绍中国国情和发展进步,宣介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和互利共赢发展理念,把中国的声音传播出去,促进中外民心相通。

  丰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内容。近年来,我们在传统的文艺演出等形式外,不断探索丰富了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内容,取得较好效果。要继续加强与有关主管部门及行业组织合作,支持中华餐饮企业、医药名家、武术团体等赴海外开展体验培训、讲座、竞赛、义诊等活动,集中展示中华医学、中华美食、中华武术魅力。要支持海外华人文化机构、华文作家加强与国内出版机构合作,做好优秀华文作品的翻译出版工作,通过“侨”的渠道把优秀中国文化产品介绍给世界,也将海外生动的华人故事推介给各国民众。加强与新闻出版、广电、文化、会展等部门联系,借助知名节庆平台,推动中国影视、书籍、动漫、戏曲、民俗等文化项目走出去。

  形成“大侨务”文化传播合力。中华文化“走出去”“走进去”需要国内外各方面的协调配合、支持合作,做到统筹谋划、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润物无声。华侨华人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独特优势”,潜力无限。要不断深化机构改革,激发改革活力和动力,形成合理有效“大侨务”工作体制机制,共同做好中华文化走出去、实现中外民心相通这篇大文章。要注意把握侨务政策,实事求是,精准施策,效果优先,不要强人所难、无的放矢。华侨华人是中华文化的使者,每一位侨胞都是中国的一张名片,我们要不断深化各项为侨服务工作,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推动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开花结果,香飘五洲。

  (谭天星 作者为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原文刊于《中国统一战线》2019年第2期)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