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民族一户家庭的新年“油头”
文章来源:环球聚焦传媒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1-02 10:54 点击量:335 大
中
小
新华社南宁1月1日电 题:五个民族一户家庭的新年“油头”
新华社记者王念、胡佳丽
新年第一天,位于桂北山区的里排壮寨银装素裹,村民侯正荣一家忙着在村里的榨油坊里榨油,加热后的茶籽啪嗒作响。侯家用的是古法榨油工艺,茶籽经过烘、碾、蒸等多道程序,黄亮的茶油从油饼溢出。
85岁的壮族老汉侯正荣摩挲着双手感慨道:“最近一次下雪是在十年前了,都说瑞雪兆丰年,新年第一天榨油,就想谋个好兆头。”
1月1日,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龙甸村里排壮寨,侯光祖(右)给爷爷侯正荣试穿新买的鞋子。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侯正荣家住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龙甸村里排壮寨,山寨四面青山环绕,满目苍翠。记者走进侯正荣家3层的楼房,一楼带落地窗的大厅正中挂着一幅刺绣画,上面绣着“家和万事兴”五个大字。厨房里炕着腊肉和腊猪头。老人说:“如今吃穿不愁,过春节还要杀年猪,生活越来越好了。”
谈起以前过新年,老人回忆道,小时候吃顿肉很不容易,过年时会留块肥肉挂在灶台上,炒菜时在锅底擦一下,就当是放油了,一块肉要反复用。来了尊贵客人就多擦几下。常年不沾荤腥的胃,对油充满了饥渴感。
改革开放以后,庄稼人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许多人家告别单一的种植结构,开始种植茶油树,吃油不用愁了,还能增加收入。侯正荣一家种植了近8亩茶油树。“今年收成还可以,收了400斤茶籽,大概能榨出100斤茶油,除了够全家人用一年外,还能剩些去卖,每斤可以卖五六十元。”
1月1日,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龙甸村里排壮寨,潘艳梅(右)在查看自家腊肉熏制情况。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可以融合各类菜式的山茶油,在侯正荣四代同堂的11口之家中,满足着5个民族的味觉需求。作为我国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之一,龙胜主要聚居壮、汉、苗、瑶、侗等5个民族,侯正荣一家正好聚齐这5个民族。
孙辈侯光祖细细道来:50多年以前,身为壮族的外公侯正荣与苗族姑娘喜结连理,生下随外婆属苗族的母亲侯日孟。侯日孟招来侗族的上门女婿王成建,于是有了侯光祖和弟弟侯光源,兄弟俩分别随父亲和外公属侗族和壮族。后来,侯光祖和瑶族姑娘潘艳梅组建家庭,两个儿子潘侯帝和侯发学随妻子属瑶族。外出务工的弟弟侯光源娶了湖南邵东汉族妹子黄世红,两个儿子侯发顺和侯发强随弟弟属壮族。
如今侯家的餐桌上再也不缺荤腥,融合了5个民族的口味:苗族常打油茶,所以饭前都要喝碗油茶;冬至开始做腊肉,这是瑶族的习惯;侗族无酸不成席,餐桌上少不了酸肉、酸鱼;大小节日里,依壮族习俗打糍粑、包粽子;“湘妹子”黄世红嗜辣,一家人从做菜几乎不放辣椒到如今的无辣不欢。
临近傍晚,在娘家黄洛瑶寨忙活了一天长发表演的潘艳梅和两个儿子回到里排壮寨。她喝过一碗油茶开始在厨房忙活晚饭,而刚嫁进侯家时,她最不习惯的就是喝油茶。当地发展民族风情旅游,潘艳梅在表演队,旺季每月收入6000多元,淡季也有几百元。
与一家人算起收入账,种植养殖加上参与民族风情旅游,全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9000元。
1月1日,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龙甸村里排壮寨,潘艳梅在采摘青菜。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侯光祖两兄弟成家多年,但一家人依然吃着“大锅饭”。依照当地习俗,兄弟成家后将另盖新房分居,而他们则选择共建一栋楼房同住。弟弟和弟媳在广东的一家自行车厂工作,每年春节都回到里排壮寨,一家人团团圆圆过年。
广西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如今不同民族间通婚已经越来越普遍。数据显示,广西由两个及以上民族组成的家庭超过130万个。侯正荣家习俗不同的五个民族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一大家人过得和和美美。2014年,这户家庭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在龙甸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侯光祖告诉记者,当地发展百香果、罗汉果、枇杷等产业,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5000元,里排壮寨的最后一个贫困户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也脱贫了。新一年开始了,他们的计划是把产业做大做强,巩固脱贫成果,村里和广大群众都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