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43岁残疾男子职院毕业 曾卧床18年动了手术15次
文章来源: 成都商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6-28 11:57 点击量:283 大
中
小
原标题 这个毕业季,他是最励志的毕业生
再过几天,7月2日,43岁的宜宾江安县残疾人王龙奎将从宜宾职业技术学院领取到大学专科毕业证,成为一名会计。这名23年前因摔伤脊椎致一级伤残而卧床不起18年、经15次大小手术、高考成绩527分(职高高考)的“励志哥”,人生迎来转折点。
辍学、受伤、瘫痪
曾经绝望,他想捐献遗体
王龙奎是江安县江安镇加堰村的村民,1975年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庭贫困,1991年初中毕业后,考上了高中的王龙奎放弃读书,选择外出打工挣钱养家。
20岁的王龙奎在广东番禺的建筑工地干活时,不幸从11米的高空坠落,导致胸12处、腰1处粉碎性骨折,水平横断,高位截瘫、大小便失禁。从此瘫痪在床,连基本的生活,都需要父母照顾。他先后在泸州、重庆、成都求医,做了8次大型手术。到了2008年,王龙奎患上严重的右根骨慢性骨髓炎、坐骨结节骨髓炎及双腿肌萎缩伴臀部、双下肢溃烂。
在床上躺了13年的王龙奎,其脊髓已经纤维化,括约肌萎缩,大小便完全不能自主,他不想再拖累父母。“站不起来,浑身已经发臭。”32岁的王龙奎感觉到自己“快要死了”,但又觉得自己不能这样毫无价值地死去,思前想后,决定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说不定将来能治疗我这种情况。”
2008年9月,无法站立、行走的王龙奎,在六旬母亲的背负下,从家里坐汽车,辗转找到宜宾市红十字会,申请成为逝后遗体整体捐献志愿者。但由于技术、医疗半径太远等原因,宜宾市红十字会无法帮王龙实现愿望。失望之余,王龙奎向媒体求助,引发社会关注。
2009年底,通过媒体和宜宾市红十字会的帮助,王龙奎在成都市红十字会和四川省红十字会完成了遗体及眼(球)角膜无偿志愿捐献登记;此后又向深圳市红十字会登记捐赠器官。完成心愿后,王龙奎回到乡下,平静等待生命走向终点。
卧床、手术、读书
拄着双拐,他参加了高考
2010年5月,王龙奎关注到了央视的一档节目,“嘉宾是解放军301医院和463医院的专家,节目让我看到了重新站起来的希望。”于是,王龙奎向北京的两家医院寄去了病历和CT片。6月中旬,解放军463医院神经外科向王龙奎反馈了会诊意见。专家们诊断王龙奎的病情为 “T12粉碎性骨折术后,伴脊髓不完全损伤。”经过进一步求证,王龙奎得知北京天坛医院和中国武警总医院有神经干细胞移植手术项目。
2011年和2013年,王龙奎在政府和热心人士的资助下,两次前往北京,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手术。经第二次神经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后,王龙奎终于告别躺了18年的病榻,可以短时间自主站立,并在双拐的支撑下艰难行走。
经历了人生“过山车”并最终站起来的王龙奎,想考大学。2012年,在江安县相关部门和人士的帮助下,王龙奎的读书请求得到“特事特办”,江安县职业中学(原江安二中)破格录取了王龙奎。王龙奎再次返回校园,成为江安乃至宜宾区域内年龄最大的职高生。在职高的两年间,王龙奎病情复发,又经历了两次手术,耽误了1年多时间。2015年他参加职高高考,取得527分的成绩,被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录取。
学习、实习、毕业
经历起伏,要“把生活搞好”
走进大学后,王龙奎考虑到自己的身体条件,觉得自己更适合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于是向学校申请调剂专业,得到许可。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总支书记陆辉介绍,王龙奎在学习上特别刻苦,成绩也较好,非常励志,其事迹令全校师生十分感动。
一个多月前,已经进入实习期的王龙奎被推荐到江安本地一家会计公司上班。负责为七家企业的会计工作服务的王龙奎,需要付出比普通职员多得多的努力。
即将毕业,人生虽然艰难,但他满怀希望。“现在有了一技之长,就要通过奋斗改变命运,把生活搞好。”